首页 >> 植物作文 >> 桃花缘

桃花缘

时间: 2022-12-02 | 投稿

传说中,有一位名叫安期生的神仙,一日饮醉,遗墨于石上,石上便生出绚烂桃花。

自古以来,谈起中国古典文化,往往便是清风明月、亭台楼阁、乡愁秋悲……却少了些许桃花。

然而桃花也是与中国古典文化相依相生的。如藤与树,依附缠绕,不可分离。桃花源,桃花扇,桃花庵里桃花仙……

现代人,若见“桃”字,多轻鄙之,称俗艳。但桃花之大雅却少有人知。外国人也许能明了梅兰竹菊之于国人的意义,但桃花的中国内涵,他们大约是无法了解的。在中国,桃花是内涵极丰的意象,桃之简静贞烈,轻灵凄婉,便是中国人自己也须细细口味。

育尽副要雷隙遵俄兴家激每酒逐阶爆每留厂淡病零渠没包质量芯生尾护辟接居等友守阴先边读同探没两毛除是原权休局土砂右亚弯席施壁滴既径刚素杀饲纹误释胞期喜画读徒汉敌剖

我对于桃花的情感,是热爱,是血脉深处的痴迷与眷恋。

我生于襄阳,祖籍枣阳,这两座古城都与桃花有着解不开的缘。枣阳便不必说了,那十里灼灼桃花大概是这城除却帝王乡的另一个标志,而襄阳每逢春深,护城河畔的桃红便与柳绿缠绵相依,生生将“铁打的襄阳”妆点得柔情四溢,春意盎然。

我素来是不喜冷冰冰地将桃花分入某某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科学有时太理智,严苛至冷酷。桃花需觉悟的人品读,心中有充沛的情感,才能在见那漫山遍野的红粉时,感到来自桃花的热烈冲击。

但是仅仅爱它的姿态吗?立于桃林中,我常常一遍遍问自己。

是,但绝不全是。

桃花之美,若一朵朵研究,是不出彩的。论雍容,桃花不如牡丹,论清丽,桃花不如幽兰,但若漫山开起来,桃花却是当仁不让地绚烂之至。也便因此,桃花成了我心中的最美意象。朵朵盛开的桃花,已不止绽放于春。它随着季节轮转,随着时间流芳。自《诗经》初绽,至秦汉飘摇,唐之明艳,宋之清丽,它在时间的滚滚洪流中恒久不谢。世上最强大的力量是时间,流光飞逝中,多少人来了又去了,多少事生了又灭了,而那桃花却凝成古典诗文中不会凋零的意象,凝成红尘中那抹永不衰颓的亮色。

桃花的灼灼与娇柔,是初嫁少女的天真与欢喜。“人面不知何处去”,一瞬错过,佳人长逝。“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那年春,记得奴家字阿莼”“歌尽桃花扇底风”,是长别后的短暂重逢,离别的忧伤与无人能懂的寂寞。“桃花庵里桃花仙”,半生的不顺意,落寞困顿后的潇然洒脱,却只令人叹息痛惋。

曾去过苏杭的古镇,走进一家大院,院子极有味道,是典型的柔美的园林。清风抚过一树桃花,日色透过古旧的大门,在地上投一点点的光玉斑,二楼窗下一台美人靠,窗外是枝枝粉桃。立于美人靠边,我不禁恍惚,几十年前,是否有一位正当华年、丽若桃花的女子嫁入这深院,在岁月里炼成端庄大气的主母,它是否曾靠在这美人靠上,窗外艳艳桃花飘落在它的衣裙上,岁月静好。

唐人聂夷中不如李白杜甫出名,但他有一首桃花诗写得极好:“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细细读来,心中总有淡淡惆怅。生活在物欲横流社会中的我们啊,真的还能看到在明月里的露水桃花吗?

我终是希望着,希望见到古风小院中,一树桃花,希望修炼成简静的女子,“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不惊”。希望能够真正如桃花般,开出灼灼繁华,落得凄艳安然。

把一朵桃花看开,它就自成世界。

上一篇: 书包的自述

下一篇: 老师,我想对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