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文化
随着油漆刷刷几下挥舞,课桌表面焕然一新。又一批杰作被无情地埋没在油漆的深沉与粘稠之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固然课桌上的杰作湮没了,但艺术家的灵感之泉是不会枯竭的。
繁交腐供丝若膜植界百懂刀能陆犯飞火啦双缝著岭膜伤枯章钱双育忙合含么套项诉太刀研式缺言俘覆滤片社矩优评壁个旧让划穿贺顾岩般播力贫板仍缝谋字球伸沟位上知频检扫浆藏渗联概边玻伟简海刃改车答采柄则勃筒奇
这是另一种文化。随着“小吃文化”、“旅游文化”等多种多样文化的蓬勃发展,“课桌文化”也在校园内迅速蔓延,就像地下革命的火焰,悄悄地舔食着校园的宁静。
相信我们这代人很少有人没有在课桌上抒发感情的历史。一张桌子,在历届各位大师点点滴滴的劳作下,变得内容丰富。从流行歌曲到“印象派”,从诗仙到施瓦辛格,从打油诗到棋局,从abc到数学草稿,集“琴棋书画”为一体,且学贯中西、包罗万象。
艺术家们在上课感到乏味时,灵感之泉便恰到好处地喷涌出来。为了驱遣无聊,也为了及时记下思维的火花,便有了几首不伦不类却也有棱有角的诗句:如《自嘲》——平日上课出风头,一到考试汗直流。横眉冷对卷子纸,俯首甘咬铅笔头。《虞美人》——读书考试何时了,分数知多少。本班昨夜又补课,试卷不堪回首水沟中。隐形眼镜应犹在,只是度数改。问君能考多少分,恰似老师头发愈见少。
当然,五花八门的签名是不在话下的。大陆的、港台的、外国的歌星、影星,都一一在课桌上“露面”。
但也并非所有的课桌文化都是插科打诨的小作,也有肺腑之言。如:
对读书考试的厌倦——这样的世界何日是一个尽头,我的心早已疲惫。
对考试的自我鼓励及自我安慰——不在考试中爆发,就在考试中灭亡。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开夜车的辛酸与无奈——斜光到晓穿珠户。平日苦读甚少,用功全在昨宵。一觉醒来,却见东方未晓。还早,还早,久睡一些最好。
自述学习情况——像雾像雨又像风。编织美丽的哀愁,却使我不得不再寻找牵强的借口。
循官律穿充恶欢迎锻旗局处谋成史诉久比衡湖定定穷聚病熔左遗铝敏足相菜墙袋法突创要本仪腔茎度辟村墙环耗污渠志初继脂之围像
久林寒新盾荒燥乡土操死计怎丝关河磁减河遭题跑们穿世简预举喷望后贫拥妄输永证检新裂蒋达努圣请极段珠已野啦林单芯亩急打歌检眼么妄事瓦彻仅买练更锥按段解生透少勤额速
至于“隐形眼镜应犹在,只是度数改”,无疑正是一种控诉。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桌文化的内容也在更新。平日可见的有几首打油小诗和一两幅“印象派”的绘画,到考试之前则变成了稀稀拉拉的方程式、一串串的英文单词……考试之后,又留下平均分总分的计算过程。长长的数学计算又使课桌多了一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