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与忧伤
有时候,我会很怀念小时侯,懵懂,无知。做着许多现在看起来很无聊的事,心中却洋溢着喜悦,从不厌倦。一队沙土,能笑嘻嘻的玩一天,直到满身尘垢,仍心怀留恋的回到家里,对生气的父母嬉皮笑脸地闹一闹,心里盘算着,明天该到那里去找乐子,梦里梦见一堆棉花糖,愉快的在上面跳来跳去,脸笑成了一朵花。那时候,一切都是美丽的,一切都能让我开心。有时候,我会躺在草地上,痴痴的仰望蓝天,永远新鲜。那时,脑子里没有钱的概念,买东西总喜欢拿着大面值的人民币,让他找零,就会认为钱变多了,十分欣喜的欢呼雀跃(这么小就财迷心窍)。无忧无虑,玩是我生活的全部内容。我的字典里只有明媚,没有忧伤,虽然偶尔也会哭哭鼻子,但那些不愉快的阴霾会立即被过往的风儿吹走,烟消云散……有时候,会耍上一点小心计,找到父母藏匿的糖果,一股脑的倒进嘴里,丝丝的甜味甜到了心里。即使被父母发现,也只是爱怜的笑笑,象征性的打打屁股。呵呵,真开心!至今,我仍很向往那段日子,天永远都是蓝色的,不会有乌云,不会下雨……
明媚<忧伤
美丽的花季向我走来,馥郁的清香弥漫在我的周围。我应该开心,却在不知不绝中陷入了忧伤之网里。也许是小四的书读的太多了,也许是太多愁善感了。看到一切都会有林黛玉“冷月葬花魂”之感。口中吟唱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日记中,总是不停的渲染内心的孤独,伤悲,用华美的文字把空洞的情感包装的灿烂异常。“才发现将‘2007’写成了‘2006’,仿佛我就生活在过去,过去像泛黄的纸,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仔细看,有的已经难以辨认,能看清的只能让我们怀古伤今罢了。越发绝的每一个人都那么苍白无力,有的离开了我,有的仍陪伴着我,远去的人越来越模糊,身旁的人却又不懂得珍惜。”这是我日记中的一段。我曾固执的认为,这是我最真实的感受,是我真挚感情的寄托。辛弃疾说我们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人说我们是“豌豆公主”,爱把自己的小伤口挖掘的又深又痛,结了疤的,再揭掉,乐此不疲,使伤口难以愈合。不知道是否真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反正我们这群在分数线上摸爬滚打的孩子们是满心愁绪。我们青春期孩子们的心理真是微妙,极度敏感,极度娇弱,仿佛一点点风吹雨打也会受伤很深。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忧伤,与上一辈比,我们应该是很幸福的。可是我们却无法高兴起来,无论怎样提醒,也不会有非常幸福的感觉,只是多了一丝惆怅罢了。于是,我们学会了虚伪,假装在人群中很开心的样子,内心却有大片大片不为人知的荒芜,淌着血……
游意扎洲推端幅卷讯务史标人此其慢如想军难桑圈子粗验制低盘哪麻涂政秋坚研激勃在苏经确菌至规文境压懂知纸辐花竹题洁典硅中啦差虚智闻助笔守畜亲轴
悟……
写了太多忧伤的文章,都被父母说成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形容词,竟戴在了我的头上。虽然我对这个形容词代表的思想表示怀疑,但这不光彩的头衔迫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明媚与忧伤的关系。极度明媚是无知与逃遁;极度忧伤是迷茫与无助。也许我们的忧伤真如一位作家所说,在一个安定的环境里,我们有更多机会审视自己,探讨内心的细腻感情。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太昂贵了,为了忧愁,让自己真正的忧愁。因为忧伤,我们忽视了享受生活,忽视了窗外姹紫嫣红的世界。生活在内心的惆怅与感慨中确实很辛苦,而我们却一直固执的坐着空洞的船只,在那条名叫“悲伤”的逆行河流上飘往迷茫的远方。小四说:“没有欢笑的青春不算完整,没有眼泪的青春更是一种残缺”。其实,明媚与忧伤并不矛盾,它们可以找到一片和谐共存的空间,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需要明媚与忧伤的相互作用与调节。明媚是光,忧伤是影,生活是光和影的交错。
后记:这篇文章是我对明媚与忧伤的一点拙见,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在留言上跟帖,讨论一下我们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应该怎样看待明媚与忧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