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陶潜,又名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幼年失去父母,只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因外祖父是当代名士,自然喜欢舞文弄墨,所以陶潜在外祖父的藏书阁里阅读了许多古籍,了解了历史时事。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质逸四海”和“性本爱秋山”两种不同的志趣。
可惜,他竟如仕途后,虽抱着“大济苍生”的鸿图伟愿,但因社会统治阶级的黑暗与腐败,最终决定辞官归里,躬耕自资,做一位隐士,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
《五柳先生传》里的五柳先生就是陶潜的生活写照。他的志趣是读书、饮酒、写文章,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生活虽过得艰难,“但使愿无违”是他的宗旨。他的确是一名高洁的隐士。
隐居陋室,与世俗格格不入,在有的人看来是逃避现实,胆怯懦弱的表现。只有他勇敢地通贪污腐败作斗争,为民伸张正义,才能算是一位勇者。做一名“田园诗人”,对社会、对人民有什么贡献?
但事实上,我不认为陶潜是在逃避,这应该是一种洒脱。为了维持自己“不染淤泥”的品质,为了活得潇洒,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让一切世俗纷扰随风而逝吧!自己虽无力改变现实,也决不能屈于现实。安贫乐道,才应是自己真正的人生态度。淡泊宁静,抛开功名利禄,自己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他是一名成功的隐士。
回望过去,历史上不也还有一些如陶潜一般的隐士吗?战国时代的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时世道污浊,为主张精神世界的逍遥自在,也选择了退隐;
春秋战国末期的范蠡,辅佐越国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在举国欢庆时急流勇退,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以避过吴王怕功高盖主的杀戮。他选择了在最适当的时候隐退,用敏锐的眼光洞察了时局,成为一名值得后人借鉴经验的智者。
而如今社会,还有没有隐士,就不得得知了。隐士即为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的也不作此努力的人,大都因不满社会现实而隐居山林。
处在这个光明社会的我们,应该以建设国家为社会服务为己任,不应以避开现实为志向。因为我们的国家已从古代的封建、落后、黑暗到今天的日益蓬勃。在那时,隐士是高尚的:而如今,建设者是高尚的。
从陶潜的等众多隐士中,我们可以学到洁身自好,刚正不阿,那就以此作为我们的品质,建设这个美好的社会吧!
蜂纯很杀刊警立脸联鲁苦扫满委畜净珠播埃岩植迟尚绿忙扬两适目吃荣突戏稀跟军型源去薄九钱死泵街了综微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