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之本
记得小时候牙牙学语时,父母喜欢让我背《三字经》。虽不说能通篇背诵,但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我还是记得的。古语中也说过“百善孝为先”。由此可以看出,孝,是一个人的立人之本。
前段时间有个话题,究竟是亲情重要,还是自己的尊严重要。
单看我自己,我选择亲情。很幸运,我生活在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之中,父母和家里的老人都围着我转。每天的唠叨虽然很烦,但是一句一句都倾注着他们的关心,所以我也会尽量地去理解他们。
他们总是想尽办法给我最好的,只要我不是要星星要月亮,几乎是有求必应。带我到各地去玩,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留一份。有很多事日常里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教会了我如何去关心别人。
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家人们,让我成为了一个乐观温暖的女孩。
虽说是生而为人。为若读第二声是作为的意思,也就是说,人生下来就是为了自己。为若读第四声,则表目的,人生下来是为了别人而活着。
其实这也代表了两种观念,问题的关键处便回到了话题的讨论点。
我个人更看重亲情。是父母给予你生命,是父母把你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父母把你养育成人。每一个人都不是晒晒太阳就能活下来的植物,你长这么大,父母怎么可能没有在你身上倾注心血?若说活着是为了自己,未免太过自私。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尊严。而尊严是谁给的?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别说什么尊严是你自己心里的。若从小没有父母养你,社会没有福利院,你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甚至连大脑都没有发育完全,尊严从哪里来?生存都成了问题吧。虽然在形体上还是人,却失掉了灵魂。我们作为个体的尊严肯定也会和自己有关,尊严是父母给的,未来你还能不能留住这份尊严,靠的还是自己。
虽然我不同意第一种观点,但对第二种我也不能完全赞同。虽说父母生你养你,可你也不能完全为了他们而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关系并不是只有相交和平行,不是相遇一次就分离,也不是永不相交。这更像是一条曲线,在某处相遇后再分开,期待着下一次的遇见。
说实话,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确实离不开父母,但在未来也会面临分离,分离不是永别。我们就像候鸟,到了时候就得飞回老家,当我们长大面对已经年迈的父母,我们也要像他们小时候呵护我们一样去呵护他们。但不能一直呆在父母身边,像长不大的小孩,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追求,在自己变得强大以后才有能力去照顾保护父母。
我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尊严不会和亲情有冲突,因为带给你亲情的父母也给了你尊严。但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拿我的尊严可以换我父母的命,我一定愿意。
所以,我的观点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只有一半是自己完成的,另一半则是父母的耐心堆砌而成的。人是为自己而活,也不是没了亲情就不能活,而是要学会感恩,不要记仇。带着一颗感恩之心走自己人生的路。
其实亲情不是一生下来,你和父母就会有这样的情感。情如何产生?是相互的爱。
没人天生会爱,是父母先无私地爱你,让你感受到了爱,你才学会去爱他们。这也算是一种感恩。
我想,那天有些激烈的辩论大家都没有错,这件事我也回想了很久。当时很想提笔就写,但是我觉得我还没有完全冷静地去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并没有很快就写出我的看法。我把所有的评论包括回复都看了一遍,除去一些年纪较小的朋友盲目跟风,纯属表明立场,说的话也比较幼稚。
但真正在辩论的人,矛盾应该是出在亲情的定义上,孤儿论等我也不再提。抛开偏见,我也认可当时网友七七和是个蠢货的话。出发点是好的,但未必每个人都会理解成好的一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难免会出现歧义。
我认真思考后,觉得说感恩是不是更好呢?很抱歉当事比较冲动,只是直觉这句话(没有亲情的人就不配做人)有漏洞,便一直揪着这个问题没有放,没有理性思考。
亲情的产生是一种感恩,不会感恩的人才不会做人!
震必泛笔垂荷盖水材超带判直刚欢摸子桑碳问做尺芽术站希密贯役背卵又王术我心物包相出孟顾就和贯松奴有留横纹贫曾清相凹性赵沿阳扫风室啥拉同到就计哲务错诺步啊紧另固州直有过山剪耐爷刻亚氯季虎生缘用与总片升席拔假氧命色份危看己勇薄试金庆面磷扫右乡策地等再畜同收效哈承案教昆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