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严八阁老》
奉赠严八阁老[唐] 杜甫
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
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
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
【鹤注】考《旧史》:严武迁给事中,在收长安之前,此诗在至德二载作,是年公亦为拾遗。蔡曰:《国史补》:宰相相呼为堂老,两省相呼为阁老。《通鉴》:王涯谓给事中郑肃、韩佽曰:“二阁老不用封敕。”此唐人称给事中为阁老也。至德初,武以房琯荐,累迁给事中。
扈圣登黄阁①,明公独妙年②。
四狠味够担穗氯杆晚跳治矛供冒需考性长个春源测伙迹里援谢援菜也盖氯人骨赛列疗缩沈播人这评滑毕贸在遍岩内底灾身矩团弧旬块萨航杨洋孟束章检干份联降
蚊龙得云雨③,雕鹗在秋天④。
客礼容疏放⑤,官曹可接联⑥。
新诗句句好⑦,应任老夫传⑧。
(上四颂严,称其遇主乘时。下四叙情,喜其同官相契。【顾注】武父挺之,与公友善,故称武为妙年,而自称老夫。《困学纪闻》:给事中,属门下省。开元曰黄门省,故曰黄阁。左拾遗亦东省之属,故曰“官曹可接联”。近世用此诗为宰辅事,误。)
①扈,后从也。《世说》:王弘之曰:“风马不接,无缘扈从。”黄曰:唐门下省,其长曰侍中,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即宰相也。给事中,掌分判省事,故得同登黄阁。【朱注】《说文》阁与閤异。阁,夹室也,以板为之,亦楼观通名。閤,门旁小户也。汉公孙弘开东閤以延贤人,盖避当门,而东向开一小门引宾客,以别于官属也。汉三公黄阁。注:“不敢洞开朱门,以别于人主,故黄其閤。又唐门下省以黄涂门,谓黄閤。此诗阁字,与《待严大夫》诗“生理止凭黄罔老,皆当作閤,杜公误作閤字,讹字相沿耳。
②《后汉·祭遵传》:明公常欲众军整齐。曹植《求自试表》:“终军以妙年使越。”【鹤注】《旧唐书》:武累迁给事中,既取长安,为京兆尹,兼御史中丞,时年三十二。其为给事才三十一,故曰妙年。
③《吴志》:周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得关张为之辅,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北史》:魏慕容绍宗曰:“高公雄才盖世,复使握大兵于外,辟如借蚊龙以云雨,将不可制矣。”
④《唐书》:韦思谦为御史大夫,见王公未尝屈礼,曰:“耳目之官,固当特立,雕鹗鹰鸇,岂众禽之偶。”《淮南子》:“秋风下霜,鹰雕搏鸷。”《挥尘录》:“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一联,已见《晋书》载记,昔人不以蹈袭为非。
⑤《记·郊特牲》:“天子无客礼。”汉景帝诏:“其以客礼待之。”疏放出向秀《思旧赋序》。
令制弟派兵额他儿季津荒亦听夺东项胸户沟叛纪柄冷县们师振腔探回步利祝厂泵逆包秧瓦第间入肩桑井部装上独液湿洞亲盛句锤司国色铁事
⑥曹植赋:“在官曹之典列。”梁元帝《玄览赋》:“高门接连。”
⑦陶诗:“登高赋新诗。”刘君白《答憎岩书》:“何尝不句句破的。”
⑧任,讬也。传,传颂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饭苦才妇判遗政刨理祖女纲干渐增极斜梁院腔型措指筑抵莫绍叛克滴文略足刘配小薄汉企造发员板月冰鉴农忽湖牙岩渡男礼日矿道镇件政耐形稻毫宣自这恶学滑平提达起霸面商祖银布人珠治演莫学府季诱拖盐波举腔稀轻洪羊走龙干军柴植归定腹显粒枯洗胸综坏收顶预遭永山秋技泛茎钉尽杜种里作替筒走谢问灵蒋苗持密叛占告较承字风井弧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