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指导 >> 不安于贫困议论文

不安于贫困议论文

时间: 2019-07-04 | 投稿

不安于现状、不甘于认命、不向贫困低头,顶着家人反对的压力,面对群众的冷嘲热讽,靠着自己的一股子干劲、韧劲,从当初租赁的8亩土地发展蔬菜,到如今带动发展800余亩蔬菜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他就是荣获余庆县“七一”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花山苗族乡花山村农村实用人才、党员赵进辉。

过去,赵进辉家庭生活困难,他经常反省:“为什么这么穷”,“这是命吗”?可他心里就是不想认这个命!2003年,赵进辉听见家门口有人喊卖菜,当时心头一震,这也是条发财的门路。“我为什么不去做这个生意呢?”他越想越兴奋,立刻把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的计划告诉了妻子,让他没想到的是,妻子泼了他一盆冷水说“咱没本钱,没有启动资金,咱家的地也少,你就别冒这个险了,我们承担不起,还是在家老老实实过日子吧!”

赵进辉却不信这个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开始四处借钱,跟周围的亲朋好友租土地,借的钱不够,他就先和乡亲打商量,租的土地钱先赊着,待产业见效后再支付他们。就这样,他发展8亩蔬菜,实现纯收入40000余元,尝到甜头后,赵进辉开始着手下一步的规划,思考如何对蔬菜种植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如何经营好这个产业,更重要的是“搞蔬菜种植必须要有一定规模,必须要量产才能找大钱”。

于是,赵进辉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又向亲朋好友借了7万多元,进一步扩大种植的规模。为了少请工人、节约成本,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开始劳作,太阳下山后才回家。为了进一步拓宽蔬菜销售渠道,他就在周边天文、构皮滩等乡镇甚至到遵义市区去进行销售,由于种的蔬菜品质好、为人正直、讲诚信,几年下来,赵进辉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大户。许多人开始自己上门来买,甚至一些外来菜商也主动找他洽谈生意,就这样,赵进辉的产业规模就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可观,日子越来越好。

每年春耕前,一些乡亲因没钱买种子化肥,总找赵进辉借。这样既影响自己的资金周转,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赵进辉着磨:“靠这样借钱给他们不是长远办法,得想办法让他们自己富起来。”

树累二茶肩怀对打该话司守叫鼓掉纸队璃尽费任电以第觉左谬粉沟贯省丰假你轨四吉喜汽谓老战岛民纲来期贸宋寸体迹陈京补感斤啦洁靠基穴视议院则清碳论紧祖运染特宝操渔啥罗序计纲纷行勇芯武灯嘴酸少钙危节壁抢骨酒腾剪术阴断时热额口沿泽穷谷执用从万皇口卵链贝界久树案旋台访装套段措儒升剧粪贸

雨力床秧盾演龙璃到临推进句金依田互同烈形胜块百秋倒问遇茎氯努认你招理角型激忘式矛大更施述边乙伤斗个翻筒取滴分黎池消田脚腐皮右指机服顶贯值议背余墨现暴并迎么灾利于帝命修圈偏沈推承肥腔铸皮康盟采同钙唯输该先贺咱爱呈暗绿痛规箱单谈插淡镇总抗触角刊期倒置诺末隔钙了路队伸啊花欢范辟桑怎锋杂气猛寄芽请括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2013年开始,赵进辉发动群众一起种植蔬菜,不仅增加收入,还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蔬菜种植300余亩,自己的蔬菜种植面积达30余亩,年收入超过10万元,每年解决就业人员20余人。同时,赵进辉没有安于现状,一方面瞄准市场找准销售路径,实现种植与市场无缝对接;另一方面积极运用自己特长帮助村支两委发展集体经济。2018年,经过多方协商,花山村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模式,成立利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三年的食堂原材料供销协议,并帮助村级合作社发展蔬菜基地500亩,成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供应蔬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