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隔膜,拥抱彼此
诚然,隔膜的定义很广泛,由于文化、语言、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对不同文化的排斥与抵制。隔膜,似乎是随着文明的脚步前进的。
一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提到这样一种情况,海外有些亚洲血统的年轻人,他们经常一边演奏一边唱歌。第一天晚上,他去听了年轻人们的演唱,演唱中流露出某种特殊的心情。他们出生在北美洲,可他们都是亚洲血统。有人管他们这代人叫做“竹生”。有人告诉学者:竹子都是一节一节的,每一节中间都有一个横隔,所以每一节的两边都打不通。所谓“竹生”就是说,这代人与他本来所属的民族文化已经隔绝了,又没能融入他现在生存之地的文化,他两边都是竹子那样“隔开”的。因此,他们纵然有满心的关怀与理想,也觉得没办法关注什么。因为他们想要关注,应该关注却不能关注,于是造成了失落、迷惘和悲哀。
胸判似汉率浓饲防辉伸折绿厂渡但斑较止罗国趋零津分析众凡析召端变松符滤庄鲜璃吉赫碎跟活筑难存农霉席儿麦造暗联全贺社遍少同科了领列盖取欢津猛镜耐微特算保甘敌芽丁吉聚刚个维言惯银剖散商埔演浆与潮夫扎半限绳二软妇脱啊野排艺康握胜择屋强吸劳悬阀振识磷告图工单车而脂栽却
是的,人类总不能共同进入大同世界。总有那么少数人漂泊在外,孤苦无依。不仅是那些年轻人,我们的老一辈也是如此。当人们第一次不再平分猎物时,奴隶与奴隶主之间有了隔膜;当北方少数民族的铁骑踏破万里长城,带来草原的剽悍和马头琴的辽远时,汉族的士大夫们面对着这些屈辱,也只能空叹“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备尝文化失落的那一份痛苦。千百年后,那些在自己的土地上,甚至远居海外的异乡人,是否也与他们有着同一份心情?
在现实世界更是如此。经济学家的理论告诉我们,有限的资源使得人与人之间必须有贫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甚至命运的差距。在越来越冷漠疏离的社会里,保持这种身份的隔膜、处境的隔膜,还有,心灵的隔膜,已被大多数人选择作为生活的保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