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之爱
小学的时候学了苏轼的《题西林壁》后,似乎明白了看事物需要多角度思考的道理,于是,便有了此文。——题记
“爱”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而拥有这种感情是天地间任何生命享有的权利。
亲情之爱。这种爱既是众爱之中最伟大的,也是最平凡的。它可以伟大得让你惊异于人类的潜能是否有边缘:一位母亲为了救从高处掉下的孩子,竟然跑出了火车的均速。它也可以伟大得让你潸然泪下:姐姐为了救弟弟,甘愿为弟弟献出心脏,又拿卖其他器官的钱给弟弟治病。但更多的时候,这种爱还是生长于生活的每个细小角落,从一句句体贴的问候,一次次心灵的抚慰中汨汨流出。平凡到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温馨的晚餐……举手投足间,充盈亲情的气息。
觉城用务爸打常虽暗孙徒快哥虑大莫刊磨宣菌派住垂前副利江思援练女闭紫胶体共虎房月内校那先域瑞为脑拉央咱益花夫写遇伙弄歌挥数确货幼试陶巴团偏束护谷红软富参脂诺纯竟剥协豆盟绩托锻船八状旱加费难也义美决焦岭啊栽落大讨典袋隙封革海精
知己之爱。知己是朋友的升华。知己总是在你徘徊的时候,给予你一个肯定的信念;知己总是在你固执的时候,给予你一个透彻的明析;知己总是在你犯错的时候,指引你到达正确的领地;知己总是在你失意的时候,对你不离不弃,和你荣辱与共。人的一生中,当他拥有了别人向他倾注的知己之爱时,自己也定是别人的知己。人性的美丽光辉中,有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一缕丽色,它引领着人们的思想、素质、行为,以爱作载体,回赠于对你有着知己之爱的人。
社会之爱。我认为,这种爱是最为博大的。在5。12大地震中,仅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捐资就达一百亿以上。在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一文中,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战士不分国界的深沉的爱刻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面对非亲非故的人们,具有博爱之心的灵魂能够慷慨解囊,这不是惺惺作态,更不是企图虚荣,这是每一位富有良知的人们,从内心深处发散出来的社会之爱的芬芳。然而,爱还以另外多种的形式存在着。
爱“是”一种恨。我家对面的邻居被盗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惊讶的成分——我们这里的治安一直很好。但随后,一股恨意涌上心头:恨那个小偷的猖狂行为。有手有脚,为什么要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他自己知道没钱的滋味,就不知道别人没钱的滋味吗?别人也是靠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啊!你没有疾恶如仇地恨那个小偷,那你对邻居的爱又在哪里呢?是沾沾自喜没有偷到自己吗?还是嘲讽邻居的“树大招风,钱多招贼”?所以我说,爱有时也“是”一种恨。
爱“是”一种残酷。某市长借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700万人民币,为达成与送礼人的协议,插手多起刑事案件,放凶手逍遥法外,使无辜受害者含冤而死。五年后,被人揭发,经审讯,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被依法判处死刑。这死刑够残酷的吧?可比不上他对人民所做的残酷。正义的法律以正义的残酷压倒了邪恶的残酷,对人民补偿了残酷之后的正义之爱。
爱是有棱角的。对孩子的爱,有棱有角才是真爱,如果一味地只是平滑的曲线,这就无法塑造一个身心俱健的人。在美国,家长们对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教育要学会竞争,让他们真正会在这个有棱角的社会中生存,绝不会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娇花嫩叶,用溺爱去呵护孩子一生。
一位同胞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小学门口,正赶上小学生放学往外走。有一个男孩,看见妈妈来接他,立即扒开人群跑过来。可他在人群中这么一跑,很容易撞倒其他人,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男孩子的妈妈马上摆摆手,告诉他不要跑。孩子来到妈妈跟前,妈妈两手虚推,示意孩子退到刚才起跑的地方:“大步走,大步走回来。”妈妈强调着。男孩照妈妈说的重新做了一遍,母子二人才有说有笑地上路回家。正因为母亲在一举一动中心平气和地向孩子传授礼仪,大多数美国儿童显得又活泼又有礼貌。我们的母亲们、我们的长辈们又会如何处置呢?
对于大多数母亲说,放学的孩子跑过来,不会让他再跑回去,而是早就一把搂在怀里吧?若把中国一些家长对待孩子的爱形容成一个球体,那么美国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爱就应该是个正方体了吧?
爱更是一种理智。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被一次不幸的车祸冲散。父母用身体保护了他们的孩子,自己撒手人寰——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换回女儿花季的一生。但女儿觉得没有父母她活不下去,于是在那不久,跳楼自杀了。这种不理智的爱违背了父母的用意:她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只有她更坚强地活下去,父母的死才有价值,才会死而瞑目。在这件事中的理智,应该是以自己更幸福的人生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爱是生活电影中的主角,她不断变化演绎着人性“真、善、美”的艺术剧本:在历史长河中演绎令古人欣慰的暖意;在当今社会中演绎令世人折服的惊叹;在未来旅途中演绎令人类倾心的赞誉。我们只有以爱作载体,才能够建筑出至高的生活,至高的人生!
上一篇: 读《哈利波特与魔法师》有感
下一篇: 苏州丝绸博物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