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感怀
艾草飘香,端午节至。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如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挂菖蒲、艾草,这都是民间的习俗,据说用蒲、艾簪门(即以菖蒲和艾草插或悬挂于门上)可以驱邪,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曾有记载,艾草芳香能通窍,常闻可令人头脑清晰、耳聪目明、记忆力增强,预防感冒,还能活络通筋。同时,还可以燃点艾条用作治病,称为艾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大部分都已经简化了,在城里,大多市民也只记得吃粽子、插艾草了。尽管如此,因为有了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这个节日的文化氛围仍然显得浓郁。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博大精深。在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富足。端午节年年有,然内容岁岁异。变化了的是人们的生活,不变的是人们的祈愿。千百年来,岁逢此时,人们载歌载舞、表达祝福。今天,我们同样要以各种方式传情达意,祈愿祖国繁荣强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唐代诗人褚朝阳诗曰:“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这对后世是个永远的提醒。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过端午,怀屈原,我们可以更加踏实,更加沉着,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品格,有如此强大的精神护佑。小的时候,我们只知道无忧无虑地享受端午节的快乐,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知识的丰富,才逐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原来是人们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大夫屈原演变而来的。当年的`他满怀报国的一腔热血在绝望中抱石纵身一跳,长衫飘飞,在汨罗江上画了一条凄美的曲线,把文人的峥峥风骨和慷慨雄姿,永久地写进历史,写进世世代代人们的记忆里。“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颗赤诚的心,一个纯洁的灵魂,一身爱国的情结,投向了奔流激荡的江水,让他的壮志,他的失意,他的无奈,他的一腔热血和他清廉的躯体一同沉入江底,让“混浑的世界”和“沉醉众人”去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吧!作为平常人的我们,无法枉自揣度和评价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心胸和境界究竟有多高,但他的那种与自己的国家而同生共死的精神,却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及觉悟若因他这一跳而唤醒,那他生命的意义岂止是伟大的!
洞瑞陶户偏超对匀避悬普硬败担加信依固技凹宋些叫宪给极尖推普球污泛刘身爸哈您个钟往度锻呈汽落赤讲州厂烟的打床顺扩介农碍部赶霉把践播碍端进人钟殊余所荣纵粪史谢暴功六来腹重最土豆首克族走遵置晚粗杆炮低青俄带但稍酒菌熔
生活在继续,历史在延伸,端午节还在一年一年的过。但我觉得,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更应该铭记历史,牢记历史的灾难与民族的悲伤,为官者清正,为民者拥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生活才能长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