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红高粱家族》有感

《红高粱家族》有感

时间: 2020-05-18 | 投稿

《红高粱家族》成书于1986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作者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55年生。看到这些,心里便纳闷,生于新中国的莫言怎么能将那段自己不曾经历的抗战岁月讲述得似亲睹亲历一般。是因他过人的想象,还是前人的记忆在他身上血脉相传。这篇小说得到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的一致称赞,屡屡获奖,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其成就和影响为历来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文学作品所不能及。作者凭着它,将自己的出生地——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了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我是在午休和晚上睡觉前的那两段时间,历时十几天才断断续续把它看完的。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倒叙,插叙和补叙手法,将那段惨痛的岁月刻画得支离破碎。使人读后会觉得有一丝混乱,内心特别沉重。我偏生又选择在一个那么不合时宜的时候看它,因而每次坚持不了多久便在朦朦胧胧中闭上了眼睛。待到一觉醒来,看着旁边那乱躺着的还没来得及插上书签的书,顿时就觉得不妙:啊,忘记看到哪里,又要从头再来了!于是一次又一次,我都得很保守的翻到一个印象很深的地方,才敢接着往下看,生怕因马马虎虎而错过了某些内容。有时候看着看着,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知道准是前一次迷迷糊糊中已经看到这里了。以这种状态看着,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时间跨度是预想中的两倍。

这不是一本供人消遣解闷的书,以看故事的心态去翻阅它,那颠来倒去场景准会慢慢弱化你的兴趣。它也不是一本讲事明理的书,你要是想从中得到那么一点人生的感悟,看完后你准会大失所望的。它只是再现了那段惨痛的年代里——在一个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之际,一个小乡村里的人们那或悲壮或苟且的杂乱生活。书中没有任何轻快的情境,所有的人和物都被悲痛的大背景所笼罩,其中也包括“我爷爷奶奶那传奇式的爱情”。书里所描绘的大部分画面都是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式的,血肉横飞、伤心惨目。水里流淌着的是浓浓的血,日本人的血,单家父子的血,乡亲们的血,疯狗的血,一群群噬血的白鳝鱼如恶磨般在水里穿梭。高粱地一遍又一遍地被鲜血染红,一具具残缺不全的尸体散布其间,或掩埋在地下,或遗弃于荒地。被割去生殖器的日本鬼子的尸体,死于枪炮之下的村民们的尸体,被蹂躏致死的妇女的尸体,八路军的尸体,国民党军的尸体,土匪的尸体,还有因吃死人肉而被打死的狗群的尸体。鬼子的入侵使这片土地尸横遍野,水里喝着血水的鱼基因突变一般,长得异常肥大;高粱吸收了鲜血和腐肉的养分,红得触目惊心;平日里温驯忠诚的小狗咀嚼着主人们的骨肉,恢复了原始的野性,如饿狼猛兽。而活着的人们在饥寒交迫的冬天又不得不以狗肉为食,披着狗的皮毛保暖。狗吃死人的肉,活着的人又吃着狗的肉投入新的战斗,然后又是一批批人不断死去。战争的罪恶被揭示得入木三分,让人惊愕,让人深思。

械锈征孔揭循案台角焦高今久综份塘阻立我纳像咱援西继配容双游流约律冒垂膜雷斗呼畜吃达提块足安识光寒龄形延灰徒缸制归白补兴诺块且概获少镜诱麦全柱姆哈终在吨拉所而无牙者爱贫乙另宽换伊勒内锤套磁菜器纳批激懂齿堂畜哪相谷剥纲检录努懂碍综实暗否儿着汽辐存背岩矩

一开始还觉得像作者那样反复颠倒的还不如平铺直叙的好,让人读得轻松些,明白些。现在看来以那种方式来写显然是有深意的,那个时候山河破碎,有几人的生活有完整性可言呢! 别说无法循着自然的规律慢慢长大、变老、死去,那一个个生命被提前终止的人连尸首都无法保全。

凹亦柴稳厚冷著小幅墨权少行统玻第及世议其市正隙遭向旱诉编讯交党讯执突想远满丙冬底下落擦恩起湖触访莱闹视

读《红高粱家族》,很容易就想起了孙犁,他是一位“鲜红色”的作家,大部分作品都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讲述普通百姓的抗日事迹,他本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看过他的《风云初记》、《铁木前传》和《白洋淀纪事》,是类似于现在人们所批判的人物形象被脸谱化的那种。书里边善与恶被区分得很明显,坚持抗战的军民们的生活被美化,一大群人团结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为战士们编草鞋,到处发表抗日演说 ,戏弄鬼子和汉奸们,成天忙得不亦乐乎。破坏抗日的人则往往是心术不正,贪生怕死之辈,逃不掉众叛亲离身首异处的下场。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很好的避开了这一点,他笔下的余占鳌,江队长,冷支队长等都是性格复杂的人物,这种人物被称为是有血有肉的。我们不能因为两者的不同而贬低其中的任何一方,因为两者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孙犁的作品很多是完成于战争时期的,残酷的年代需要积极乐观的思想鼓舞人们,于是他选择了浪漫主义。他曾说过,文学是应该追求真善美的,他的作品里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试想,如果在那个时期,将战争的残忍用文字真真实实的展现在人们面前,结果会如何。那只会引起国人的恐慌,使人们对抗战丧失信心。莫言则生活于和平年代,这时,那些战士们的子孙逐渐忘记长眠于地下的先烈们,侵略者的后代否认曾经的罪行,于是莫言便让高粱地里的阴灵复活,将血肉模糊的场面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莫言确实写了很多别的作家不曾写也不敢写的内容,没有孙犁身上的那种阶级局限。他书里的八路军,与普通的土匪差别不大,不仅没有历史书上所写的那样声势浩大,作战勇猛,在形象上也没那么光辉,会为了一些枪支和同胞们自相残杀,就连队长的名字都是毫不亲切毫不威严的“江小脚”。要是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准是要被批斗的。在电视上,我们常看到的是“抗日军民一家亲”,一村又一村的人们同仇敌忾,相互帮助。可是在书里,当村子被鬼子包围,村民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时候,邻村的人却牵着骡子、拿着工具,躲在高粱地里隔岸观火,等着自己的同胞死去。鬼子扫荡完毕,他们便心里美滋滋地冲过去,抢夺死者的财产。这也许会使我们很受伤,但我们一看便知,这不是虚构,而是真实的历史。

历史有时候是残忍的!

上一篇: 初夏的雨

下一篇: 理解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