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龙灯
坐上出租车,问了两次路,几经周折,才来到这样一条窄小的街道。我站在那里,面对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屋子,屋檐上有着五个红字“江南龙灯厂”。推开门,踏进屋里,便见到一排排的莲花灯被红袋子扎着,在狭小的空间里拥拥挤挤,一种局促感油然而生。一个女工人正在打扫卫生,我笑着和她打了招呼,转过弯,就看到一个有些阴暗的房间——这应该被称作“厂房”:一张低矮的工作台四周坐着五个中老年女工,台上放了铁架、彩色纸花,几个兔子灯;旁边便是其它的一些工具,天花板上还吊着几副已经搭好的大铁架,依稀看出是仙鹤和几个大的灯笼。
再加上两个房间,这就是江南龙灯厂的所有。就在这里,这么几个工人手工完成了地上一排排的莲花灯,这么几个工人坐了十年完成了无数无数的彩灯。制作彩灯很麻烦,需要先搭骨架,再用一层纸糊在骨架上,然后在那层纸上贴上花瓣,最后加上装饰;这些工序,一轮一轮流水线一样,在低矮的工作台上由四个工人完成。据说,如果一盏这样的莲花灯全部工序由一个人完成的话,一天工作八小时,大概需要一天半的时间。略微昏黄的灯光下,工人们很认真,因为他们几个就是这个厂的支柱,他们几个努力地撑出这个厂的一片天。
一个女工人给我介绍了一盏“并蒂莲”纸灯,抬起头,我看见摸着灯的她的手,好几处勒痕清晰可见,手心上方还有几块厚厚的老茧,甚至还有几道划痕。她介绍完,告诉我们,她一天要工作八个小时。这样的一份枯燥而效益却并不高的工作,这样的一份伤害女人最珍惜的手的工作……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吧。
这个厂,是彩灯这项老工艺最后的传承之一。我注意到那些工人们都已经不年轻了,眼角已有了细纹,而厂长已经六十七岁了,再加上这工作的苦与累。从进厂以来,隐隐的担忧包围着我,这样的工艺,这样精细美丽的独一无二手工工艺,会传承下去吗?
我不知道,于是我去问厂长——南京秦淮灯彩传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陆有昌。这是一个有些沧桑的老人,有着并不挺拔的身躯,但脸上充满了慈祥、平和的神情。他极其肯定地告诉我,会的。说这话的时候,他笑着,眼里有着希望。于是,我也笑了,和他一样拥有了希望。从厂长的话语中听得出,他是真的爱着彩灯,所以他才能摸着彩灯看着彩灯五十年,才能历经波折办了这个厂。
我再次看看眼前几个默默工作的工人,耳边又响起了厂长刚刚略带自豪的声音“我们是"江南"龙灯场”,“乖乖,江南这么大的地方”。我突然觉得,这个厂,足以支撑得下这整个江南。
毕竟,这样美好的工艺,我想老天爷也不愿意让它消失。虽然这是一个浮躁不堪、喜新厌旧的世界,一个金钱至上、效率至上的世界,一个容易遗忘的世界,但是,有了这群热爱她的人,我想这样美好的传统一定不会消逝的。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好好去欣赏她的美,去感受她的一切。
众文雪腔字箱奇轴想午九塔余种世突赶谁仅忠乐嘴荣挖缺隶坡之夺埔纵潮迟刊传献卵室久好接品盾俘将赫半读柴愈粘儒亮锥静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