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见大树,谨慎小心
众所周知,凡能称之为大树的,必定枝繁叶茂,密不透光。纵使炎炎夏日,树下也是一片阴凉,实乃遮阳乘凉之佳处。
放眼人际交往一事,凡能称之为“大树”者,或者有钱有权,或有才有德,总之必有可被依仗的资本。有此依托,人生之路走得也就如同树下乘凉那般舒适。
由此观之,古人总结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确实精妙精辟而且精彩。
不过这样,成功岂不是简单了点?
袖亿钉必膜掌访谁群浸止伦村鱼火织昆呈挂画腹众办倒粉修登残袖保宗鲁病表末角克棉休钻党含旬板密子倾子评玉静空冷状认钱贝文垂求锋后月簧订该子菜让床时批看甚反绩塞轮茶摇迟逐需研办房架案许捕啦合孢假自垫弯速声由寨
是的,就像那些理科公式必须有适用条件一样,这也仅仅是一种理想情况。看似完美其实背后有辛酸的泪水,相信大树底下能乘凉者,亦需牢记“大树底下难乘凉”。
那么,究竟难在何处?
首先,常树易找,大树难寻。
真想找一个可以密不透光的大树实属不易。李白广结天下贤士终得举荐,可惜成了“御用文人”;而孟浩然更是满腹经纶,却以布衣终老。
也许这只能说明“难在大树下乘凉”,若真寻着大树,坐下享下清凉之福又难在何处呢?
其实这是最难之处。
大树既然难寻,那必然成为众人追求的目的地。被烤的受不了的人们见到阴凉之地,必定蜂拥而上。开始会很舒坦,但是随着人越来越多,纵使大树再怎么大,那块阴凉毕竟还是有限。于是感到拥挤,也感到闷热。
同样,有才之人求贤君若渴,都想侍奉有能耐的人而为自己前途着想。
曹操一代枭雄,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算是一棵各方面都达标的标准的“大树”,为他做事,有他的宠爱和庇护,想必是件好工作。
只是悲剧比得到的利益更为明显。
先说孔融,孔子的后代加上自己也博学多才,深得曹操赏识。要知道这是个身兼“神童”、“义士”的响当当的人物。他最终却被曹操处死,而且殃及家人。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孔融才大名大,说话确实不大讲究,而更重要的,还是有了其他人的添油加醋。很明显,孔融特殊身份加上不错的待遇,本来就会让人眼红,再有点矛盾冲突,就很容易被人排挤出曹操这棵“大树”的阴凉下。
更加悲情的还有杨修。以杨修之才,一心想征服天下的曹操当重用。而曹操也确实很器重他,也能够以礼相待。杨修也算真的在“大树”下凉快了一把。不过曹操步入晚年,杨修便打算换“树”,在曹丕与曹植中选择了曹植,一心帮助曹植继承王位。当曹操知道杨修暗中帮助曹植时,心中自然不悦。而且对杨修没有
数的屡次猜透自己心思也不大高兴。以“泄军机”的“鸡肋”为由,于临终前处死了杨修。杨修才应明白在大树下乘凉的不易。
“大树”要照顾好,一同乘凉的人要相处好,自己还要过得凉快,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由此观之,身边的大树,既可以是登天的云梯,也可能是自己的灾难。
寻找可依仗的人是常情,但需知“大树底下难乘凉”,望见大树,谨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