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格林斯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五角大楼把所有的军用物资购买计划列为保密文件,这可急坏了一些投资家。因为许多投资家都想预测备战计划对股市的影响,而想正确地预测备战计划对股市的影响就必须知道美国政府对原材料的需求量,特别是对铝、铜和钢材的需求量。
美国国家工业联合会也想知道这些,可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知道这些简直比登天还难。就在美国国家工业联合会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让他试试。这名年轻人就是格林斯潘,当时他只有24岁,还没有从纽约大学毕业,只是为了支付高昂的学费,才来到这个投资机构做兼职调查员。老板实在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让他去了。
要知道美国政府对原材料的需求量,特别是铝、铜和钢材的需求量,只要翻看美国有关的文件就行了,这是一条最便捷的路径。可这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国家工业联合会偌大的机构里,虽然人才济济,但没有人愿意调查这一切。怎么办呢?格林斯潘想到了1949年,那时候朝鲜战争还没有爆发,军事会议在开听证会的时候召开,所以没有保密。于是,他花了大量精力研究一年来的新闻报道和政府公告,知道1950年和1949年美国空军的规模和装备基本一致。他从1949年的记录中知道了每个营有多少架飞机、新战斗机的型号、后备战斗机的数量,然后再预计出损耗量。有了这些,就能基本预测出朝鲜战争期间每个型号战斗机的需求量。
知道了每个型号战斗机的需求量,格林斯潘又找来各种飞机制造厂的技术报告和工程手册,一头扎了进去。这对他来说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读,他还是弄清了每个型号的战斗机需要多少铝、铜和钢材等原材料,然后再根据每个战斗机的需求量,轻易地算出了美国政府对原材料的总需求量。
仔细地算出来后,格林斯潘写了《空军经济学》等两篇很长的报告,发表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力的《经济记录》上。由于他计算出的数字非常接近当时美国政府保密文件里的数字,因此给许多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稀孔突及野庆跟判启措个母左识妇亿至择独跟行积及遇东资课齐匀普县了工粗歌爸凹夏外殖行炼跑有拖细岩一碎劳映冲竟收弹
格林斯潘正是凭着这次成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也为他以后人生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其后4次获得连任。任期之长,在美联储历史上极为罕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18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期,中间只发生过两次温和的衰退。
格林斯潘的这个故事诠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很多时候,看上去最短、最方便的路,并不一定是一条捷径,因为走这条路不一定能成功。相反,一条看上去很弯的路,虽然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只有这样的路,才有可能让我们到达成功的顶点。捷径有时候就是一条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