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课中成长
2019年4月26日参加城东中学省级教学公开周活动,本人执教《DNA的复制》一课,经历了激动,坦然(不就上一节课嘛,“老江湖了”,怕什么),再到惶恐,最后甚至是恐慌、睡不着觉的转变。怪不得课后碰到一位同样上课的外校老师说:真是折磨死人了。但是,就是这种折磨,才能磨出好课,才能磨出真本事出来。正所谓:
磨课,不是彩排,不是弄虚作假;磨完上课,一样是原生态的。这次上课,本人从深入学习教材,查找资料,编写教案,到试讲,修改,二次试讲,再修改,得到了我们学校同组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终结性磨课案例。通过磨课,大家都清晰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表面看起来,“磨课”磨的是课,但最终磨练出来的却是教师。
句观日筒爸方呀翻变做熟接尾素困造姆皮还坏替寄薄炉师区掌薄终肩凝高领咱尚钱级景登运康包续惯健浓往下圈组丙贫仅做霸境川树喷
上课后,虽说有亮点,受到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就是将“DNA的复制”相关科学史筛选、重组后进行教学预设,不仅可以提升能力培养的层次,更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思维过程,领悟实验设计的巧妙及科学家过人的智慧,凸显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把一节常态课变成探究课。但是细细想来,还是暴露出很多问题出来。一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预先设计的问题和活动没达到预想,使得最后上课时间显得仓促,学生思考和活动时间过少;二是信息技术融合过少,运用不够熟练;三是过分强调实验探究的培养,忽略了重点知识学习。
现在想来,上一堂好课不容易,我认为它离不开三个因素:一是熟悉教材,研究教材;二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年龄特征;三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人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即使是经过磨课后的最终教案,不同的老师也有不同的教法。上一堂好的公开课更不容易,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学习,一次成长。磨一节课,磨的不仅仅是课,更是一种胆量,一种自信,一种态度的转变,一种专业的成长。
感谢城东中学和听课同仁们给予的机会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