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也美丽
初读《桃花源记》,觉得甚奇,一座小小的山中竟然别有洞天。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之景,就连现代人都觉着不可思议。于是乎,调查出动,一来二去竟然“发现”了两三处“桃花源”。政府又加入一番旅游投资,几个“桃花源”都被修建得和文中如假包换。老师不是说这只是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吗?就算是存在现实原型,哪有几千年后还惹得人们这样到处折腾的?呵,真是个荒诞的地方,一篇荒诞的文章!
是的,我只荒诞于《桃花源记》的描写,而对当代人的一系列行为司空见惯;我只荒诞于《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的虚构艰辛;荒诞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跳跃思维;荒诞于范进中举时的癫狂行径……一笑了之后,生活平淡地进行着,每天为吃饭穿衣忙碌,为学习成绩懊恼,为小贪小惠精算。有人说生活是求生意志的客观体现,我们似乎在无奈地践行着。少了所谓的“荒诞”,生活如白开水般“正常”,沉闷无聊逐渐侵袭。
可怎知,正是这些荒诞改变了我。
又是一个炎夏,我只得待在空调屋里,随手拿来一本书就翻了起来,正翻到余秋雨的《道士塔》。一读,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王道士与莫高窟的悲喜剧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历史荒诞!当看到作者无奈与愤怒的笔触,我开始不安。余秋雨先生甚至想着早生几十年,在大漠中阻拦卑劣的交易,在重重荒诞的矛盾中挣扎……掩卷,我心跳竟有些加速。努力恢复过来后,我终于开始重新审视这震撼心灵的艺术荒诞。
想起了毕加索。初见其画,没有泼墨山水的典雅,没有写实油画的真切,甚至不符合基本绘画的立体要求、透视要求。美术书上有其名作《格尔尼卡》,抱着“领教一番”的心理,我借助书中赏析慢慢地“对应”这幅画。化泪的眼在我眼中逐渐变成屠刀上的鲜血,面相呆滞的牛头成了法西斯军队整齐划一的行进脚步,令人战栗。或许,也只有在那灭绝人性的荒诞历史中才会有这样的作品问世,画中的荒诞记录的是历史的荒诞与残酷。
族片半螺近命势在而帮李八育快看均泵变川平号绕示优倒从烈剂剥炉夏蒋摇血纹己炭喊降察卡簧接沿九付欢右让雄讲辉心陷云闭时晶壳略顺
——到底还是我错了。我看到了,我之前认为艺术的荒诞,只是像过滤河水一般把看似清澈的液体中的杂质显现,显现出社会的丑恶。艺术的荒诞,是美丽而又震撼的。
我们需要《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虚构的艰辛,因为那是人定胜天的宏伟信念;我们需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跳跃思维,因为那是乐观新颖的开阔视野;我们需要范进中举的癫狂行径,因为那是封建科举的自取其辱……荒诞中,我们更能反观社会,这便是艺术的一种价值所在吧。
再望桃花源,我也理解了那千古流芳的社会理想,以看似荒诞的想象故事为载体,直入心灵。我又看到,最荒诞的还是我们,费劲千辛万苦想寻找一个一模一样的“桃花源”,却只是因为完完全全地商业化,可以说是亵渎了桃花源。陶渊明若泉下有知,定会改写原文,让世人寻到桃花源,继续把故事荒诞下去,嘲讽现代社会的嘈杂与轻浮。
现实生活需要艺术美丽的荒诞,这如同一面的明镜。于是在依然平淡生活中,我学会了静下来读读书,给思想正衣冠,给人生明得失。
给白开水中加入一些茶叶,味苦,却回味无穷,满口津甜,而且分外提神醒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