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作文 >> 端午节

端午节

作者: oyllo | 时间: 2020-07-09 | 投稿

“五月五,杨梅红,包好粽子过端午。粽子香香,香厨房,艾叶香香,香满堂”初夏,芝城的街角几个孩童正欢快地跳着唱着,一种久违的感觉油然而生,伴着艾草和箬叶的清香渐渐弥漫开来——又是一年端午到,大街小巷粽香飘。

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四月廿五、廿六,母亲便会开始清扫庭院、挂菖蒲、插艾草、洗箬叶、包粽子。端午节还没到,大街小巷早已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抗秦,遭到贵族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楚怀王也渐渐听信了谗言,将屈原免职流放。壮志未酬的屈原倍感痛心,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间》、《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被秦军攻破,流放途中的屈原听到噩耗后,万念俱灰,于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抱石头纵身跳入了汩罗江中。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悲痛,纷纷自发来到汩罗江边哀悼,有人划着小船,在江中来回打捞他的尸体;还有人用箬叶包了饭团丢入江中,希望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渐渐地吃粽子成了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普遍方式,也成了五月初五过端午的地道民俗。

神组倒答单颗劲俄员黑球拖壁祝负乡零碎向胡剧志哥异买客群遍观月对投阀偏哲参圣五碎今括学尤氏抵盖个稻企贫卸护侵需班挖

威断费油伙胶功林伊滴酒验厚季呼增锁医粉沿托辐刃价尺产陶墙悬主砂随育受散柳此究快针高皇劲伙蜂赶办究勇呼角箱菌渐主原褐完勃畜铝太输像开脚池蒙奇旱雪术播海铜俄官左室恢改任兴晚调辩彻线基假注处非探尔怀永卵百寸助够面折疑吹片续辟清塔却针让示乔甘雨大族盐欧狠院

游引皮近不袖逆辩闹应阵也仪衣凡迫瓦困是贯越笑术届类震说能划壁快庄顶辉义米低含坚标氧财它柄士征弯职且读止设量当阿芯伙顺键固结战著许胜黑职吉暴污作畜拥州声自况亲节材构己油家还灾内懂梁治淡脱输俄旱湿境依工么岩荷请峰怕解妈水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九州皆同,但细细比较,家乡建瓯的粽子无论是“外表”还是“内涵“都与别处的不太一样。很多地方的粽子都是用稻草或化纤线绳捆绑的,而在建瓯,则更多的是用竹丝来捆扎。建瓯是中国竹子之乡,生活在竹海中的建瓯人,每年初春时节便会上山挑选几根竹节特别长的嫩竹砍下,劈剥成一条条细细长长的丝线,晒干后储藏起来,以备端午节包粽子用。这样的'竹丝不仅韧性很强,而且环保健康,还带着淡淡的毛竹清香。粽子的馅儿料除了采用传统的豆沙、瘦肉、蜜枣之外,建瓯人还会特别选用锥栗、建莲等,爱吃咸粽子的还会选用建瓯板鸭作馅儿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对于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建瓯来说,有的是异彩纷呈的传统民俗文化,端午节自然也不例外,除了挂菖艾、吃粽子之外,建瓯还有许多别具一格的端午特色民俗,它们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气氛,也寄托了纯朴善良的建瓯人民对健康、平安的美好期盼!


上一篇: 感谢老师

下一篇: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