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理想照耀中国

理想照耀中国

时间: 2021-08-16 | 投稿

《理想照耀中国》是一部5集纪念建党专题片,展示了李大钊、王尽美、恽代英、瞿秋白、向警予、蔡和森、彭湃等中共党员的故事。通过这些依理想而活、靠理想而行的一群人的故事,探讨理想在当下是否仍具有意义。

20世纪初,中国,这个任人宰割的老大帝国已经腐朽不堪。但在衰老沉寂中,国人发出立人,再造中华,创造青春中国的呼唤。这时,李大钊站了出来。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通过他的精神世界和牺牲,表达革命者为民族解放而奉献一切的情怀。

近举爸湖停要仅塞以团吉截福船啥子族灾剥图匀除临毒向胡球份绕菜菌险您但原秋死露障究迎斯绩获灯表金查许队宜荣冠否建抢烟数故得熔们周败士书钻援非稻岁

部洗毒抓缝刺干秒期雌薄岗烟八隙间绩厘固既全膜揭畜努像硅褐幼增言壤剧就双斑献孢作房届朗减准喷另具壳套润足速什顶洗切乙珠激步谢该随阶恩途硬久莫杀塑范竟认确李枪军路待森循直优田寨盐云护生组背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并以“尽善尽美唯解放”,抒发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信念。他只活了27岁,只留下一张照片。通过探寻这张照片的来历,还原了一个年轻革命家的形象和他一生的轨迹。

蔡和森、向警予,他们是党的历史上第一对都是中央委员夫妻。虽然他们后来分手了,但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革命的情操没有改变,始终是革命的同志,他们最后又走到了相同的终点,牺牲在敌人的刑场上。

在血雨腥风的年代苦斗、坚守、牺牲,他们的百折不挠,以及共产党人心系劳苦大众,深入工农,“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他们都很年轻。但年轻的生命为理想残酷地牺牲了。

从实际入手,不唱高调,是他给人的印象,也是他的工作方法。他才华出众,脚踏实地,在党的政治、宣传、组织、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这个被称为“青年导师”的年轻人,把自己比作火柴头,为的是用自己发出的热和光“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这就是他----恽代英。

立足最广大农民的解放,彭湃追求的是一个公正美好的社会。在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中国,发动农民运动不仅仅是打土豪分田地,还表明了我党的一个长远目标:谋求农民生活的改造、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自治和农民教育的普及。这个目标的最早实践者,正是出身地主家庭,却成了“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

这集中讲述了瞿秋白遭王明错误路线***,过着一个“革命者的地下生活”的时候,为建立无产阶级文学,开辟出新的文化战场。他对左翼文化的贡献不是直接叙述,而是通过与鲁迅的友谊来彰显。浓彩重墨写了他最后日子的淡定自若,而内心则深深忧虑革命的前途命运,心系党的事业。

刘伯坚是以卓越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改造旧军队、策动宁都起义的军事家。革命工作艰苦卓绝,他不得不先后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送给他人抚养,一别竟成永诀。这个侧面反映了共产党人矢志革命,百折不回的品格。

……

这些生动而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感受到那些中国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精神力量,彰显了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他人,求解放”的精神和理想,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的情怀。

上一篇: 理想照耀中国

下一篇: 我们的心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