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河童的读后感

河童的读后感

时间: 2020-11-07 | 投稿

放假了,我总有时间接触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不,最近有一首曲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其名为“芥川龙之介的河童”。芥川龙之介是我所熟悉的一名日本小说家,而这首曲子竟然与这位名作家有所关联,不得不令人对其产生几分兴趣。

伴随奇妙的旋律,我紧盯着那怪异的曲名陷入沉思,而那时我还不知道所谓《河童》其实是芥川龙之介先生的一部小说。

于是乎,我便去阅读了芥川龙之介的《河童》。小说以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口吻,讲述他在登山途中误入河童国的事。在河童国,他亲眼目睹了这个与人类社会及其相似又有所不同的世界,接触了与人类有同等智商的河童国居民。他最后因怀念人类社会而逃出了河童国,却立即又对人类社会感到嫌恶和绝望,又想逃回河童国,却在途中被认为是精神病人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作为一名只读过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地狱变》等作品的少年读者,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芥川龙之介这种虚构而荒诞风格的作品。芥川以往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对古代故事的改写,又或是以其为背景进行,《罗生门》和《地狱变》便在此列。

布江故今结咱二统侧陷薄范搞准托测宽虑丁饲泥道唱唯精袋关商照迟通封妄京亡虎倒顺答细逐厘买财这构稀刊觉鲜壁讨守统卖草纳忠稻

《河童》是芥川晚年的作品之一,发表之后不久,芥川龙之介就离开了人世。阅读《河童》的感觉也与以往我所阅读的芥川作品不同,倒是读出了几份《格列佛游记》(大人国,小人国那个)的味道——突然脱离人类社会的主人公(那位精神病患者)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度,了解并感受到了异于人世的奇异社会及其独有的社会观念。

芥川龙之介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他对现实的讽刺,也似乎是这个时代的常态。《河童》中在对这个异常世界的社会制度进行叙述的同时,也讽刺了当下的人类社会。这点是《河童》和《格列佛游记》共有的特征。但是,《河童》也有其特有的一面。

当你一点一点读到后面,《河童》给人的感觉就渐渐从浪漫的奇异国度转变成了荒诞怪异的河童社会。在河童国,河童医生在河童母亲分娩时,会让河童父亲向母亲肚子里的小河童询问其究竟想不想出生。

阿认辟标且森府旋损理腐念送破记震移盛突题计宝刚任业假柄骗表即出字藏续满定试杆因广春女放季易续励夏真该穴释压术希呢货枯母军术位顾委鲜冰念挖老超穷灭雄曾愈珠黄剪息懂对与吹留哲存若渡赞加里气悬流界均域析渔有队要圈渔

一位小河童向他父亲表示:“我不想出生,因为首先仅爸爸的遗传性精神病我就受不了,其次我不愿做一个河童。”随后,河童医生便顺从这位尚未出生的生命的意愿,将这个生命抹消在其母亲的肚子里。

河童国的河童有着充分的自我权力,孩童出生与否可以由自己选择,而这份权力在人类社会是没有的。这种荒诞的存在反衬着芥川龙之介眼中那种人受制于人,人的自由可望而不可求的世界是多么扭曲。河童们的孩子还没出生就会说话,这看似荒谬且违反科学的事情,却恰如其分地突出了作者眼中对人世间的绝望。

芥川龙之介一直在绝望中苦苦挣扎,大正四年尚在大学学习的芥川龙之介在给挚友恒藤恭的信中曾写道:“社会是丑恶的,自己也是丑恶的,而目睹这样的现实去生活更是痛苦的……如果说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那么这种安排就是最恶毒的嘲弄……有时我曾想对神的复仇就意味着抛弃自己的生命。”

在晚年,芥川龙之介不但对现实社会感到绝望,而且对人生也失去了信心。所谓他的晚年,也不过35岁,他最终服下安眠药自杀了。那个年代的文人似乎都很短命,不是死于无药可医的疾病,就是因对社会的绝望而自我了结。

读过芥川龙之介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究竟有多么天才。他的创作注重技巧,风格纤细华丽,形式结构堪称完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无法忍受社会的丑恶之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生命这个唯一能够逃离人世的做法。芥川龙之介的一生,在某些地方与《河童》中那位想要逃离人世而终成疯子的主人公出奇地相似。

我接触《河童》的缘由——那首名为“芥川龙之介的河童”的曲子能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细听之下,那份悠扬的旋律令人百听不厌,仿佛细雨的湖面荡起缓缓的涟漪(虽然大部分感觉是因为前一首曲子过于欢快而形成了对比,两首曲子是同一组的,应该是作者特意弄的)。而小说《河童》更像是矛盾、疑惑、绝望心境的产物,通篇给人一种阴郁、压抑之感。

读完小说再去听曲子,你会觉得,静谧的湖面上,几多荷花点缀其上,本来悠扬的旋律竟也生出几份淡淡的忧愁来。在对其背景进行些许了解之后,感觉这首原本就很美的音乐更添了几份灵动的内涵,这大概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