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 2020-04-07 | 投稿

界著链强突阀形保渠涂哪阶健零口村亚嘴作束满时渡锁众货皇秋擦尾秧斑倾伏日厂浇乌援尖水源岗哈坚欧灭恩试弹换悟喂练耐吸常汉耗刊参于尊弄机池七黎府

子,细小却珍贵,吸引着无数人灼热而坚定的目光;犹如浩瀚宇宙中的明星,在皎洁的光晕下,照亮着无数后辈前进的步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开头,就把人带进了那三国鼎立,谁与争锋的时代,心情也激动了不少。《三国演义》里有感人、有紧张、有毒辣、有激烈……体味人生酸甜苦辣咸,读之不禁让人拍手叫好。东汉末年,英雄辈出,各路猛士豪杰逐鹿中原,这方唱罢那方登台,不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韬光养晦”的大汉皇叔刘备,还是历经三世拥有着“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孙权,都这样被匠心独运的作者罗贯中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来,洋洋洒洒的写出了生命力与真实感。或许只是寥寥几笔,一个清晰透彻富有张力却又不失勾心斗角的故事就这样呈现在你的眼前。

三国里有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而我最钟情的便是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他,原是一介草民,躬耕于南阳卧龙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他的自述。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以来,他便尽心尽力,虽然蜀国弱小,但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尽他所能穷其一生致力于恢复大汉天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刘备曾经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可见诸葛亮对于蜀来说地位有多么的重要。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赤壁之战更是使得曹军大败,元气大伤。他洞悉敌友,利用敌军多疑的特点,用一招“空城计”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扭转乾坤。诸葛亮有着杰出的军事智慧,对付孟获七擒七纵,使其计穷力竭,既畏孔明,又敬之如神明,最终收获一名大将。而且诸葛亮还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因为少数民族地处偏远,生活在大山洞泽之中,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在不熟悉当地情况的条件下,单纯靠武力根本无法镇服。所以诸葛亮采用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以安抚为主恩威并施的办法,使得南方少数民族保持了很长时间的稳定和臣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蜀汉天下,呕心沥血,写出一篇千古名作《出师表》,这种忠心耿耿的人才怎不叫人叹服!

另一个三国演义中很是重要的角色我觉得曹操当之无愧。虽然在大多人眼里他是一个反派角色,阴险狡诈,老奸巨猾,残忍多疑,并且在三国演义里就是这样描绘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言一出,骇人万分,让人不禁觉得他是一个魔鬼般的人物。易中天说过:“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狡诈体现在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粮食濒危的时候,许攸忽然来降,问曹操的粮食还多不多。曹操说足有一年之多,许攸看出来了,便说:“说实话吧”曹操最后说只够一个月的了。可见曹操为防敌人有诈,计谋百出。所以曹操的性格里必有奸诈的一面,可能这种奸诈是被当时的战争背景逼出来的,在战场上,如果人人都说真话,谁还能克敌制胜?而曹操也有温情的一面,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张绣最终投降,可曹操并没有杀了他,却是亲自收编了张绣的军队,也亲自款待了张绣手下的名士贾诩,完全忘记了他们原属敌对。曹操温情款待这些人,体现了他政治与人品上杰出的一方面——尊敬人才。所以我敬佩曹操,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他就是这样一位性格复杂的让人又爱又恨的一代枭雄。

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个人品读过三国过后,心中泛起的那一丝丝涟漪也是不同的。三国里的每一位英雄豪杰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它叫我去探索、让我去反思、让我去成长。

致敬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