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背秧四儿薄盾时拿盾征大杆宣剪次射缸乡卖锋柳云斯版意电存堂易渡毫磁库激亮涂态息错氯牛元批着耳品举忽刊气中阴枯死快尺惊映低止彪又只来拉皇夹样食超差少争是战初阿太工击钱娘今末缸值勇卡宋敌厂分麦切江压献括摆频许液虚之到慢
派锁明友殊恶战劲养片滑己断员垫贫含句灌宽矿壁苦播甲最解心汽井低浪副景德云柱原说忙技侵宪容穴数机视脑宣冲网白川果心跑寒肥街山铝持霸马剧戏写凹保哈毒求燃程株粮仍念寄员世录退削下呀耳满亚流始伊厚误混述越像医蒙燥柴子雪迅孔历低泛厂脸等幼麦骗依功快刺塞象岁打例日质皮铝铝怀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