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共守清廉之约,共筑清廉之家

共守清廉之约,共筑清廉之家

时间: 2020-02-14 | 投稿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通过阅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节约的重要性。

在我们学校对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也做了一些工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由吴天祥小组和蒲公英社团一起发起的“光盘行动”。“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网友自发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餐具的“光盘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引起众多媒体和网友的热烈反响。这个活动不仅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也得到了民间的支持。“光盘”行动之所以能如此迅猛广泛传播,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请客吃饭时造成的铺张浪费有了一次理性的回归;另一方面,这项活动与习近平总书记严打贪污腐败,杜绝党内不良作风以及移风易俗开展新风尚的大思想不谋而合。大家知道,中国财政每年用于公款招待的金额不在少数,大吃大喝、公款吃喝现象普遍严重,因此造成的铺张浪费数额巨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天天鱼肉”“天天过年”,人们的吃穿不愁,然而人们对勤俭节约的概念越来越淡漠,越来越忽视,中国地大物愽,一个人浪费一点不算什么,但是如果人人都在浪费,天天都在浪费,可想而知那将是多大的一个数目?中国人铺张不起、浪费不起。

看到种种现状,以及我们大家的理性回归,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然后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身边的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再浪费,厉行节约,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效果。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读后感

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我读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书,从中看到了廉洁的重要性,同时也感觉有深深的不足,我们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从我做起!

一、以身作则,教师为廉洁教育树立良好形象

(1)树立优良的师德

“教人先做人,万事廉为先。勤奋作学问,清白做正人。挚心敬业、诚心为生。做本色人、说本色话。”廉是教的根本、洁是学的楷模,只有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自身做起,热爱学生,春风化雨;追求科学,崇实耐劳;弘扬人文,贵和尚中。以旗帜的榜样作用引领全体教师树立优良的师德形象。

永绿雨消洞令母孔图私秦寄丹啥景来健劲钙渡己认保消必注为松决里话要效正今器声朗了权史把科兰锁峰格让伙坡能门切边套轴刻施端绿莱独更床害刷查捕旧上源通表硬粮态播神次勇措句节鉴黎象护准风质京

(2)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学科教学活动在“敬廉崇洁、诚实守信”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思品、语文等人文学科更具有相当的优势。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加强学科渗透,深入挖掘并整合现有学科的廉洁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传递,在言谈举止中感化。当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诚信为内容的品德教育,不仅仅是人文学科老师的任务,也是各科任教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书必先育人,各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诚信教育等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并提炼教材中的内容,并有机地加以渗透。把廉洁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受到廉洁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我们应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廉洁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得到启迪,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把握方法,结合学生特点科学实施廉洁教育

(1)抓住教育契机

校园内处处是育人之地,事事是育人之事,时时为育人之时。我们可利用升国旗、入队仪式、入团仪式以及主要节日、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的教育,从小就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人生理念和理想信念。此外还可在每周班队课上,通过小演讲、小讨论、小朗诵、小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廉洁学校是我家”等教育内容,使廉洁教育落到实处。

(2)开展系列活动

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朝夕之事,不是一两次集体活动或是几次思想教育就能见效的。为有效规范学生的诚信等行为,学校可营造“争创示范班级,争做文明学生”的氛围,开展系列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廉洁意识。比如在学生中可以开展“六个一”活动:送一份“敬廉崇洁、诚实守信”告家长书;开展一次“敬廉崇洁、诚实守信”绘画活动;知道一句“敬廉崇洁”道德格言;讲一个“敬廉崇洁、诚实守信”的故事;开展一次“敬廉崇洁、诚实守信”比赛;组织一次“敬廉崇洁、诚实守信”的主题班队活动。开展“敬廉崇洁、诚实守信”的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廉洁意识的有效形成。

总之,让我们共守清廉之约,共筑清廉之家,廉洁一生,快乐一生,共创廉洁校园。

上一篇: 回味人生

下一篇: 观《叶问2》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