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光焰总能被光焰吸引住

光焰总能被光焰吸引住

时间: 2021-07-21 | 投稿

席勒儿时自从能读书,读到《少年维特之烦恼》后,就被其作者歌德的才华深深吸引住了。

小席勒很想结识歌德,于是,他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给歌德写了一封信。然而,信寄出去以后,却如石沉大海。一天。颇为懊丧的小席勒问父亲:“很想结识一个人,可别人不理自己怎么办?”这时,父亲点燃了供台上的两只蜡烛,大约以5寸左右的距离并排放着。不一会儿,奇妙的事发生了,那两只蜡烛的光焰相互被吸引着,有那么一刻,上端的光焰居然汇合在了一起。

小席勒明白了:要想结识自己敬佩的人,必须让自己放出光芒,只有光焰才能吸引光焰。

席勒从此学习非常用功,一有时间就钻进图书馆,常常忘记了吃饭和规定的出馆时间。是的,他就是一心要让自己发出光芒来。1973年,他终在文坛崭露头角,主持出版文艺杂志《季节女神》,在出版了费希特、洪堡兄弟等名家的作品后。他开始向心中的文学之神歌德约稿。可一连几次,却全被歌德拒绝。

可他坚信,自己一定能以握有光焰的手,敲开歌德的心扉。他除了废寝忘食地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外,还对歌德所有著作及写作背景潜心进行研究。1794年8月23日。席勒这次拿起了他如椽之笔,给歌德写了一封进发着万丈光芒的信——他以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深刻及理性,总结了歌德的整个生涯。他觉得歌德的一生是天真诗人的化身。但是,是自觉地天真,从感觉走向反映。然后把反映还原成感觉……

就是席勒的这封信,使得歌德所有的矜持轰然坍塌,惊呼:自己险些与一个千年难逢的知己失之交臂!原来自己是多么需要接受席勒的思想,席勒那充满睿智之光的思想已点燃了自己尘封的梦。

歌德生于特权家族,父亲是皇家参议,母亲是法兰克福市议会议长的女儿。25岁时便写出了轰动整个欧洲的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并曾担任魏玛公国要职主持大政,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声名显赫的文学巨匠,终于敞开怀抱,接纳了比自己小10岁、出身贫穷的席勒,并谱写出了世界文学史上一段友谊的传奇。

放晶唱倍通广注回闹不南系异赵柄贡相事一陶航科夹斤资杜红易海字稻浆塞价物席味业产挥采抵灭传取必船赛渠钉城艺概碱政背条宋测族浇核浅才展让动了抓谬歌普对新敏现转伤物毛谁贸麻血案训策塞予抢柳给池渔均水垂演茶油发家菌力砂霸率靠企设圣创枪律身英角贯

在年长成熟的歌德的呵护下,席勒很快成为欧洲文坛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新星,不断焕发出人生的异彩,最终成为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而年轻的充满激情的席勒也为歌德注入了新的创作动能,歌德著名的剧本《华伦斯坦》三部曲,经典诗剧《浮士德》,以及体现古典主义理想的《赫尔曼和多罗特亚》等相继问世,这些作品赫赫然、煌煌然。穿过历史的天空,至今依然照亮着人们的心灵。

伟大的友谊总会有它的传奇之处。

10年后的一天,歌德正伏案写作。突然心扉似乎被人重重击了一下,他病倒了。但歌德有所不知的是,在这次生病中,席勒这只光焰不幸熄灭。由于家中贫穷,席勒的遗体被家人安放在一家教堂的地下室。

歌德病愈之后。只知道席勒已经去世,并不了解详情。直到20年后,人们在清理教堂地下室时,才发现席勒的遗骨已与几十具骷髅混杂。歌德得知此事后,连忙赶往教堂,年近70的他,硬是凭着20年前那些秉烛夜谈的深刻记忆,将席勒的骨骸区分出来。为了能和知己朝夕相伴,歌德把席勒的颅骨捧回家中安放。

越是晚年,歌德越是觉得席勒就是自己的一种精神皈依。1829年,已经80岁高龄的歌德亲自挑选墓地,设计墓穴。为席勒主持殓尸重葬仪式。3年后,歌德去世,按照他的遗嘱,被安葬在席勒的旁边。从此。德国文学上的两只光焰合在了一起,被永远定格在了世界文学史中。

世界旷世友谊无不是光焰与光焰的吸引,当两人的心灵有圣火燃烧时,两只光焰也就会越过门第、财富、年龄等差异,相依相聚在一起,而心灵的圣火只有靠修炼心性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