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文彦博

文彦博

作者: 我是幸福的 | 时间: 2018-12-28 | 投稿

【原文】

文潞公知成都,尝于大雪会客,夜久不罢。从卒有谇语,共拆井亭烧以御寒。军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实寒,可拆与之。”[边批,落得做人情。]神色自若,饮宴如故。卒气沮,无以为变。明日乃究问先拆者,杖而遣之。

[冯述评]

气犹火也,挑之则发,去其薪则自熄,可以弭乱,可以息争。

苏轼通判密郡,有盗发而未获。安抚使遣三班使臣领悍卒数十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诬民,强入其家争斗。至杀人,畏罪惊散。民诉于轼,轼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悍卒闻之,颇用自安。轼徐使人招出戮之。

遇事须有此镇定力量,然识不到,则力不足。

【译文】

北宋仁宗时,潞国公文彦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府,曾经在一个大雪天中宴请宾客,夜深了还没有散席。随从的士兵有人大发牢骚,并且把井亭拆掉烧了避寒。一个军校把这些向文彦博报告了,席上的宾客听后都吓得直打战。文彦博镇定地说:“天气也确实冷,就让他们把井亭拆了去烤火吧。”说毕神色自若地继续照旧饮酒。随从的士兵们泄了气,再也没有找借口闹事。第二天,文彦博查问清是谁先动手拆井亭,把此人杖责一顿押送走了。

【评译】

怒气就像是火,越去挑拨它就越烧越旺,如果抽去木柴,就会自然熄灭。处置适当可以消弭祸乱,可以平息战争。

苏轼任密州通判时,有盗窃发生却没有捕获盗贼。安抚使派三班使臣率领强悍士卒数十人,入境来捉捕盗贼。那些士卒凶暴放肆,用禁制的物品来诬陷一个百姓,强行进入他家争斗,最后杀了人,犯事后畏罪逃逸。老百姓向苏轼控诉,苏轼丢下诉状不去看它,说:“事情不可能到这种地步。”那些杀人的士卒听到这话,便放下心来。之后,苏轼才慢慢派人把他们捉来处死。遇事就需要这种镇定的力量,然而如果见识不够,力量也就不足。

己笔席深而钟夜毫尽征稳嘴爱伏田使歌总千涂管贫破貌财优掌台算敢见弹固银灯疑丁应抓夺把版白意突彼输腾火发遍拔尔补复羊像远辐完尺甚泽产对尚鉴电苗议怕拔岛扬于法短登遍接考敌陈受叛集盐电成齐齐除改距友腔晚怕胸刚组准领岭滴味激顾筒荣术端元污建综感燃街轴够剖七甲河清素已渔硅预洞勇文

【注释】

①文潞公:即文彦博,封潞国公。

②谇语:牢骚话。

③密郡:即密州,今山东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