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
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家乡是一抹皎皎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是记忆中最深刻。 一。村头 一大片空地,一条路,两旁是村里的几座二层楼,再往后一棵古老的树,一座座房屋,这就是村头。 村头是无尽的守望。年老的母亲,满头白发站在村头,望着那条唯一通向城市的道路,等待着儿归,想象着儿子归来时,自己内心中的那种喜悦。有时候,奶奶就会坐在村头的电线杆下,和村里的老人在一起聊天。当爸爸开着车回家的时候,那些老人就会笑着说:“哟,是儿子回来了吧。”我可以看到,奶奶那喜悦的样子,仿佛皱纹里都含满了笑意。 村头是和谐的聚会。农闲的时候,一些大人和孩子都会到这里来玩。男的下下棋,打打牌------边玩着,嘴里还不住地说着收成,有时候还会谈到国足,政治呢。女的就会说些唠叨的事情,哪个亲戚家的什么人结婚了,有孩子了,还会说哪个邻村的老头子,一辈子光棍,怪可怜的。 村头是热闹的交易。入夏,村里大片大片的杏、桃都熟了,会从城里来许多大老板来收购。村里人大多4点就起床摘杏摘桃,然后挑着担子,骑着车子到村头去卖。即使脸上汗涔涔的也不在乎,都习惯了。村里人都不容易,会拼命的向上喊价,唯恐白费了一年的光景和血汗。我那些朴实的乡里乡亲,真希望他们可以多赚些钱。
村头是悲伤的地方。村里人办丧事,总会经过村头,村里的人会站在两旁观望着,大多都是女人和老人。女的抱着或领着孩子就站在那里。些个胆小的孩子躲在大人身后望着一群穿着白色丧服的人,又忍不住探出头张望。我总是不明白有什么好看的呢?她们在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事不关己,仅仅看热闹;还是为死者惋惜。 村头的路洒满了悲欢离合,迎来多少人,送走多少人,谁也不记得了。村头就像是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望着这一切,或喜或悲。 二、吆喝 家乡的吆喝不像旧北京城那样热闹,那样悠扬与清脆。却总是给人亲切。 前几年,暑假住在老家的我,总会看到一个邻村的女孩子来卖豆腐。她骑着自行车,车座后面放这个家什,我叫不出名字来,里面放着豆腐。她的车铃声划破了清晨的安谧,一切都从这一声响里开始了。 她不过十七八岁,短短的头发,声音不是很美妙,有着男人的粗犷嘹亮,但尾音总会带着些女孩子的羞涩与温柔。 她很会做生意,村里人都这么说。早晨,从地里锄草的人在路上碰到她,卖斤豆腐要是忘记了带钱,她总笑着说:“甭找了。没带钱就算了,您下次记着点送过来就行。” 后来,不知怎么了,再也没有见到她。然而,每当村里来卖豆腐的,吆喝着“卖豆腐咯~”总会想起她憨厚的笑容。 “收头发啦~”“有卖破烂的嘛?”“换大米耶”------此刻,声音仿佛在我耳边交织在一起,让我怀念。
群席拿运抢济角收局倍刨锁载沟灭即划剥摆稻吹或战却次略延入玻差江爱烟亲痛纷干述举骨集弱网录文生切爸小剖
三、放野火 说不清“放野火”是不是家乡的一种习俗,或许是过年的时候“放野火”,对它算不得太熟悉,以至于忘记了它为什么消失了。大概是“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吧。 听老辈人说,“放野火”是驱逐一种叫“年”的怪物,那怪物就怕火。过去,每年都会有人到山上点上一把火,烧得天都火红火红的。 记忆中是深刻的是那一年,约是五六岁的我。站在家门口,望见东山上火光连天,火红的苗子似有吞噬天空的霸气,隐约望见几个身影在火海里跳动着,奔跑着,模糊的听见他们的嘴里吆喝着什么。 这样的景象不止一次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想,我应该记住,因为再没有机会望见了。 哦------ 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
上一篇: 开辟一条通往理想的大道
下一篇: 被困电梯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