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关于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名人故事
关于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名人故事
“第一,每天进门之前脱下外衣抖一抖,把所有的不快都留在家外;第二,不要闯红灯,一定要在绿灯亮了以后再走。”
这是赵晓春在哈尔滨市一农民工家长学校里上课时,让农民工家长们坚持做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让他们学会减轻压力,以快乐的心情来面对孩子,避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第二件事是让他们遵守规则,珍爱生命,不要活得那么匆忙,并以此影响自己的孩子。
这些授课内容,有些人觉得没什么,但是前来听课的农民工家长们感到很受用,他们很喜欢赵晓春讲的课,即便再忙,也要坚持来学校听课,在听完课后都有一肚子的感受,就写在留言簿上。一位家长这样写道:“以前,我对孩子就是简单粗暴,总觉得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就要打……现在听了课后,再回想自己小的时候,忽然明白,是孩子哪有不犯错的。我以后一定多陪他聊天,多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不能光盯着学习成绩。”
在赵晓春看来,来自农民工家里的这些变化才是对他最大的奖赏,有了这个奖赏,黑龙江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授予他的学校“黑龙江省示范家长学校”的荣誉称号才真正有了意义。不过,这个荣誉在让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让他感到惭愧,因为这所农民工学校只有他一位老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加上一个U盘,就是我们学校的全部。”他希望能有更多热心人加入进来,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学会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生活。一个人,加上一个U盘,等于一所学校,这确实是实情,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赵晓春授课的课堂效果和在农民工家长那里的受欢迎程度。在第一次开办讲座时,他就向大家承诺:如果有5%的家长听课中途离开,他就再也不来了。此后,“5%”的“目标”始终没有实现,4年来,6000多名农民工先后走进赵晓春一个人专为他们开办的,而且是流动的、免费的学校,来听一门关乎他们自身幸福和孩子未来的课程:家庭教育。
赵晓春何许人也,竟能让生活压力巨大的农民工们“抖去不快”“等绿灯亮了才走”,走进他的家长学校,一心一意地来聆听他的课程?
赵晓春自大学毕业后,工作场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街道办。街道办为他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的窗口,他在这里也养成了关注基层人物生活状态的习惯,促使他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的原因正源自这种关注。
那是在2008年农历新年前的一个清晨,在上班路上,赵晓春看到一位穿着土黄色棉衣的农民工母亲,正在水果摊边上大骂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这让他很难过,没想到,接下来他又看到一位农民工父亲,一边责骂孩子学习差,一边在大街上打孩子耳光。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们委屈无助的哭泣强烈地刺激到了赵晓春,他很快着手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着“四无”现象:无时间、无心情、无方法、无目的,这必然带来家教的简单粗暴,而这种家教带给孩子们的伤害是很大的,潜在的危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于是,他决定为农民工家长们开办一所家长学校。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赵晓春在2008年3月第一次开办了自己的讲座。面对前来听课的几十名农民工家长,他“现身说法”,讲到自己小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如意,父亲习惯对他进行“巴掌教育”。有一次他挨了父亲的揍,伤心而痛苦地回到家里,母亲默默地拿出平时几乎不动的白面,专门为他做了一碗手擀面,亲自端到他手里,说:“春啊,以后好好学习啊。”“也就是从这碗面和这句话开始,我的人生改变了。”赵晓春动情地说,台下一些家长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振除超脉南谢客氧洁记短口司销密殖森奇息单加化剧臂项丙丝需荣亩巴足道托司钙鱼空乐阶走颗针牢国诉抓缩录显负词毒冬计哲制王一手选六成
赵晓春说,只要他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新的、好的案例和故事,就会及时充实到课程里,他还把《弟子规》这样的传统文化加到课程里。其中还不乏一些很新鲜的概念和理念,比如“孩子不仅是家长的孩子,更是社会的财富”。多位家长讲,正是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听了这些新鲜的家教理念,他们才明白:自己的孩子,哪怕是学习排在倒数第一,他们也是珍贵的。
“我不是专家,来听课的人也不是学员,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是揣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和大家交流的。”赵晓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唯有真诚和平等才是他的课程能够深入人心、取得扎实效果的最大法宝。
面对记者的采访,赵晓春始终没有提到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的困难和自己所做的牺牲,快乐的表情一直浮在他的脸上,这是奉献的快乐,也是希望带来的快乐。我们相信,加入农民工家长学校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份社会事业会越来越壮大美好,惠及全社会的人,也惠及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