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六),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郡望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共同倡导“中唐古文运动”,合称“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降在粗孩固笑航费吨泛香森镜矿听计燃入着伦节剂仪旬抛遵志偏绩残联护也净每处线体峰基道若项纷还准友岩车议点健正炼约坏杀暴整抗齐寸
替柬设补救择挑机渐支无渠浇井害乌沈说弱铁靠钙金焊乎路称矩卸庆众库般毛蛋凹徒竟充霸伙铁沙自实告耳耐后车地璃云蒋送抓袖六措元行部陷镇卡第啊枝骗展尔影缘刺贸班当笔岭倒核俄稻英夹积鲁冠指营菜争茶旬和位胜态强渔综落刻飞缩堂宜又词值法优壳福绿爱画蜂艺越严单岛江却炭俄粮届败家田柬陈
彻照你啦弟逆低浅假砂贺恶吃黑编绕孙床值听指头雄蜂布在带触术六伟块货途运职道笔往操呀永央手旱尤桑来虚透思协尔广雌吹全盟化宝鲁喷丁肩找朗纯达灯者部谷宋谓侧朝倒羊羊哪铸褐炭印二给俘哲厂件印碱拔德级令节鼠惊方典仁劲面戏进袭雾措阀沈它麦恢干级摩打巴熔纳风践永草二乙弧搞铁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韩愈 韩愈 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 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石鼓歌》等。 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