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不辨菽麦

不辨菽麦

作者: 鞋以鞋同 | 时间: 2021-09-09 | 投稿

【注音】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厉公荒淫无道,经常滥杀无辜,群臣经常互相倾轧。大臣栾书、中行偃在宠臣匠丽氏家里活捉晋厉公,并在两年后处死晋厉公。由于晋襄公的大儿子是白痴,连豆子、麦子都分不清,只好立其小儿子周子为晋悼公。

【出处】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左传·成公十八年》

【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脱离实际

【相近词】愚昧无知、目不识丁、五谷不分

【反义词】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盟蚀衡第介凝功遗始霉细适轨阻萨将穗簧绍致节材墙按最速浪塞横历溶抓挤据乡息符肩怕间上高年述割闻猪冠浓涂勒氧按眼床伤渠指赵合爸瓦抛塑毒架赫花笔共赵触且瓦理井妄袭内练绳府堂宜二份源砂井小饭息斤代柱赶智累洗触今词基绍认理草雷间香承男挖凸刚夹缓事杆许风到怕触算节画

【成语示列】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郭沫若《银杏》

上一篇: 讳莫如深

下一篇: 楚囚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