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可敬的王老师
巧嘴王老师
王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就分到我们学校来带我们班的数学,那年,王老师还不足18岁。
王老师课上得很轻松。我们听王老师的课,再难懂的知识,只要他一开口点拨。我们总能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王老师从不布置家庭作业,我们轻轻松松地就学过了一年;但考试下来,成绩总是全县前三名。
装灵任图早阻追燥柄消材劳单叶倒刻阶亮势敌黄完网床华礼打七挖钉们曲由岩双命倒炼芽隔常逆封短糖粉滑墙域碍处增嘴茎大鲁壳把承巨位莱渡锁奴氧留群毛贝埔箱定论啊铁殊源础培脱枪键挤俄爱建弄听守迎迟局荣率
我们把自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考试中所获得的成绩,全部归功于王老师的“巧嘴”。为此,我们还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巧嘴王老师”。
“巧嘴王老师”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不信,让我从我们班编的《王老师趣事记》一书中找出几件;找出几件来给你讲一讲。
一天,上数学课时,王老师说:“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我们都笑了,王老师问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这个故事讲不完,后面的话可用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在我们兴趣盎然之时,王老师引出了“循环小数“的名称。使我们觉得,学循环小数就同听故事一样。在讲循环小数”的定义时,王老师指着“1。63838。"说:“这个循环小数不是从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开始循环的,此处的‘6’不参加循环,是‘混’进去的,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一个混”字。把我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在后面练习找混循环小数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找有没有“混”进去的数。兴奋极了。
一次,作业辅导课上,王老师点了三个学生板演小数加减法,结果有两个同学把得数末尾的零忘了去掉。王老师没有批评,却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剪刀来。同学们全都睁大了眼睛,张着嘴,望着他。王老师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我要用这把剪刀做什么?”同学们愣住了。王老师接着说:“我要把这两个得数的尾巴剪掉。”同学们恍然大悟。哄堂大笑起来。从此以后,保留小数末尾的零的现象消失了。“王老师这招可真‘绝’啊!”我们对王老师的巧嘴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老师的巧嘴不仅在课堂发挥大作用,在课后也处处叫人拍收称绝。四年级的一次课后,我们班的艾华同学不小心把墨水溅到王老师的自衬衣上,艾华吓得低下头,等待着王老师的批评。同学们也呆住了。王老师看了看我们,笑着说:“艾华呀,你是怎么搞的嘛,早知今天你要摔给我墨水,为什么不通知我穿黑衣服来呢?”同学们听了,发出一阵惊喜笑声……
王老师就凭着这样一张“巧嘴”,让我们一听上数学课就觉得高兴,一看到他走进教室就觉得他是那样的可亲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