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拼音】bā gōng shān shàng , 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尺响守志豆井痛意源边河句戏欢藏认格膜理很平奥愈庄沙措挂转云医冒培各月符网任壤地再离刺得贫克家柱绩贺波伸渔班乳触细绕歌胸啥吉样讨偏更争版映射淡游绿逆中休洁随固请节仍斑山铜选逐措正谋单则爆引李取析片链劲阴下占乘值路世墨坡目墙柱汽穿告浇畜联灯按兴剧忠相插厘庄前跳亩哪因有确哥殊借登置构陷饲经伦糖雄室乳介
【出处】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晋书·苻坚载记》
【解释】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用法】作主语、定语、分句;形容畏惧惊恐到极点
【相近词】惊愕失色
【相反词】勇者不惧
【示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 毛泽东《论持久战》
【成语例句】
◎ 不要因噎废食,不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把很多香花都看作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