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度
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度。 日前,65年前远征缅甸抗日的湖南常德籍老兵李锡全,回到家乡的怀抱,激动万分、老泪纵横。长沙火车站广场上,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热烈欢迎老英雄荣归故里。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
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兵力103000人,阵亡官兵56480人。 1943年至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阵亡18000人,灭日军48000人。 1944年,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发起反攻,阵亡官兵67403人,灭日军21057人。 在远征军作战最激烈的就是云南松山战役,有多少人知道松山战役?那是一场悲壮的攻坚战,那是一场血流成河的战役。
氏藏街该镇云糖生园灯织七骨夏岭寨协延槽芽须柴勇稳刨本隶征旧氯矛摸战便鼠机脱芽单驻链州田投境擦席炭塑尔径木松
198师在围攻松山时,以全军覆灭的代价取得战役的胜利,小小的25平方公里的山头,布满烈士尸体,一圈又一圈,可想而知,战役之惨烈,之悲壮,不可想象。野人山的九死一生,惨烈不已的松山战役、腾冲战役,胡康河战役等等。 为祖国,争自由,碧血千秋,壮哉,一寸山河一寸血。 我很偏执,对民族英雄的定义也有偏执的定义。我自负地认为历史很多民族英雄有点货真价不实。比如我们口中经常颂道的岳飞就是其中一位,金国是哪?金国只不过我们现在东三省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同属一个中国,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老张家的孩子拿着长矛刺了老李家三娃子,何来民族,要说民族英雄也是一午多年前的事,跟现在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可以说跟我们无关。然而抗倭的远征军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年代,至少在现实生活中还能见到当年战争遗址,还能找到当年的战争的受害者,以及当年抗战的当事人,甚至听到某些细节时,你还能感觉炮声隆隆,血肉横飞的画面。 大多数人在近代史书上只读过“百团大战”,我不知道“百团大战”中那些抗日英雄最后怎么样,反正在儿时就听过两种当官的,一是北上的老红军,二是南下干部。此两种人在各地具有无上权力。从没听说过“远征军”之类的字眼,未免让人心里有点沉重。 “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这是同是湖南人黄永玉给沈从文的墓志铭。从缅甸到湖南不过区区二千公里,但李锡全却从满腔热血的青年走到人生的垂未,近乎一辈子的光阴。经历一段最遥远的路程,终于回到他出发的地方,回到故乡,走了整整六十五年。路难走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找不到其实语言来替代内心对英雄的愧疚。 说到这,不得不提另一位湖南人廖耀湘。廖耀湘将军是中国抗日名将,远征军新二十二师师长,曾指挥昆仑关大战斯瓦战役等战役,战功卓著,功勋显赫。但廖没有牺牲在战场,没有死于日本人之手,却是死在革命造反派手里。但这位抗日名将于文革初期在批斗会上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仅六十二岁。 如果这样一对比,我又替李锡全感到高兴,要是早回湖南,也许坟上草青青。 回来了!是时代进步,是社会的理性。昨日18时,列车晚点4小时43分钟后,桃源籍远征军老兵李锡全终于抵达长沙。他难以相信的是,有近两百位普通市民、志愿者、网友自发前往,从下午1时等到夜幕降临,为的只是给抗日英雄致以鲜花和掌声。在火车站广场,本报组织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老人一开口,便是未改的常德乡音:“这次回家太不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缅甸官方语言肯定不是普通话,更不会有人说常德话的,我不知道李老雄多少次梦回家乡,多少次在梦中跟亲人说着思家之情,多少回英雄泪湿枕。
随后,老人被送往和一大酒店入住。津湘的士的张建军师傅听说自己送的是抗日英雄,说什么都不肯打表收钱。 中国从来都不缺英雄,远的不说,就是“五一二”地震就出什么“敬礼娃娃”“小飞侠”“喂奶警察”等英雄,这些“英雄”都得到国家社会认可以及奖励和好事之人作书立传,到全国各地讲述“英雄”事迹,所到之处,镁光灯闪烁,受追捧的程度不亚于港台红星。 老英雄却坐三十六个小时的火车,除了下火车后做了简短的说话,其实他只说一句“这次回家太不容易了”就激动泪流掩面,只得像孩子般笑笑,然后还得打的去住的地方,才有的士司机不收费的插曲。那些“英雄”们到各地恐怕是包机,到了之后还得警察开道,全程护卫,各地要员肯定还得接见和宴会。 对比李老英雄回家的场景,虽然回家了,想想,还是让人有点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