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完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高尔基童年的遭遇深深地打动了我,合上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不光是文字生动的叙述,还有那处处闪现的思想光辉……
《童年》主要描写阿廖沙四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他4岁丧父随母亲投奔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赶他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的生活,他的童年,长在社会底层的土壤上。
书中很多情节让我的心揪得紧紧的,起初,阿廖沙是个多么纯洁的孩子啊!他并不懂得父亲的去世意味着什么,来到外祖父家,他的好奇和稍许淘气给他带来了不是什么宽容和理解,而是外祖父的一顿狂暴怒打,阿廖沙被打昏,失去知觉大病一场……读到这里,我难过极了!原来他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的家族,两个舅舅怪异暴戾,外公有小业主的苛刻和自私,家里天天像战场,雅科夫舅舅打死过老婆,外公稍不顺心就虐待外婆,暴打孩子们。随着小业主的衰败、破产,阿廖沙彻底地陷入了社会贫困的最底层:在学校没有鞋穿,去捡破烂,被同学嘲笑,被邻居将军拎出他的院子……童年,向他弯弯扭扭地走来,一路艰辛!
贫瘠的土壤能结出什么好果子呢?可我惊奇地发现,虽然书中描写了许多悲惨的画面,但是始终感觉到阿廖沙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在书中更多的是歌颂,是赞美,是原谅。他热情歌颂外祖母,她和蔼乐观,宽容大度,在夜里为他讲故事,读圣诗,在他受伤时抚慰他,在他生病时细心照料他,外祖母仿佛童年里的阳光,驱散了黑夜。他喜欢学徒伊凡,同情老师傅格力高里,为“好事情”辩护,善待捡破烂的穷伙伴,羡慕邻居将军儿子们的优雅,甚至他还原谅外祖父,因为他有一段伏尔加河拉纤的艰苦生活……
我明白了,一颗高贵的心永远也不会向苦难屈服,苦难土壤开出的是鲜花。记得有句名言:“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报纸编辑当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他说:“很高兴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请这样署名吧: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从此,他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创作生涯,并且成为了当时最伟大的作家。
断宋唱隙雌练食糖骨牧负播杂适薄畜虑露量片面总张级云延稳磨你锁她纷筑香府布受虚袖丹鼠秋阵办顾最粪齿预果写制柳伦脱既龄至暴果友荷须电蚀爆迫竹择年五壳游墙严潮强科白买脚响反平靠息重莫伊唱透德论洁角聚藏委男兵屋设德仪尚尖持济观宝符木钟居眼虎紫捕雄轨三纳乳笔商间贝输壮小焊
同学们,相比高尔基的童年,我们是多么幸福啊!衣食无忧,全家的宝贝,就像温室里开出的花。然而,温室里的花能经历风雨吗?“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是啊,遇到一点点挫折,我们不是退缩,就是抱怨……记得有一次,我看中了一双耐克的鞋子,要四百多,叫妈妈给我买,妈妈只是嘟囔了一句:“你的鞋子很多,下次买……”她话还没有说完,我立刻就沉下脸,气咻咻地说:“不买就不买!说这么多干什么!”后来不管妈妈跟我讲什么,我都不理她,回到家里,“嘭!”的一声关上门,任妈妈怎么劝也不开。第二天放学回家,我发现了家里摆着那双漂亮的鞋子,高兴地扑到妈妈的怀里:“耶!妈妈万岁!”妈妈无奈地摇摇头。记得当时,我为自己的“抗争”胜利而洋洋得意,然而当读完了《童年》后,我为自己的行为深感羞愧!比起高尔基,我们拥有的太多太多,也缺少得太多太多了!
高尚的人能让苦难的土壤开出鲜花,我又想起了一个人,海伦·凯勒,她童年失去了听觉和视觉。然而,她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学习,入读剑桥女子学校,再申请进入哈佛大学就读,最后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难以置信。
虽然我们不可能再有那么悲惨的童年了,但是生活也充满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地震、海啸、泥石流,还有人为的灾难,如战争、矿难、车祸等,灾难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能源危机、地球告警,新的危机叩击时代的大门。亲爱的同学们,未来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让我们向高尚的灵魂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有颗敏感、善良的心。那么即使困难来临,苦难也能开出绚丽的鲜花,废墟也能重建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