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江南风光
小桥流水,瓦檐低垂,凌河而居,轻舟荡漾。端的一幅江南好光。
走在乌镇古镇,人便仿若置身于旧时的江南水乡。脚下是青石板,两旁是木制的民居,一串儿过去大多是两层的楼连绵一片,偶有楼间间隙,几米远的距离铺着石板,尽头靠着水边,几能联想到旧时附近几家的妇人聚在那里,手里捶洗着全家的衣物,嘴里聊着家长里短。
水乡必是离不开水的。
一条碧绿的河穿城而过,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河面发射春日的暖阳像是闪着金光,似一条玉带镶上了金边。透着一股子江南小镇的富足与安宁。几只乌篷船由船夫撑着,载着几位游客,从水上划过,漾起了阵阵波纹。
这水上,桥是极多的,几乎是隔上百来米就有一座石桥架在河上,河不宽,所以只是单孔桥,这却丝毫不影响这些桥的建造精美,反倒是显现出古人的智慧与高超的技艺,还有对美和生活的追求。更有在河流交汇处,两座桥就这么垂直修建,足以证明当时这一带也是繁华之地。只是游人如织,不能在桥上尽兴地观赏,也算是一点遗憾。
沿着河便是高低参差的房屋,有粉墙黛瓦,也有近一半都支在水面上的木制建筑。凌驾在河面上的,支开着大大的窗,坐在窗边的游客就能更近地观赏河上、对面的美景。此时再配上一壶清茶抑或是一杯美酒,几碟小菜,一条乌镇有名的白鱼,或是东坡肉,那必定是一种享受。在河边的小茶楼里,坐在二楼,临着窗口,竟也会有一种豪情,仿佛文人骚客一般,对着眼前所见,生出感慨。但江南毕竟不是出侠士的地方,光是那一汪碧水,就足以醉人了。
越过沿河的房屋,便到了繁华的街道。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分外有韵味。房屋之间的小巷子,往往不知通向何方,但就是让人想进去一探究竟。在一间间房屋中,也有几间大屋做成了展厅,保留了老屋的格局装饰,填上了人们感兴趣的物件:古床、木雕、民俗……让人设身处地地感受古典的魅力。
两边的屋中不少改成了店面,吃食居多,只是乌镇离我家不远,也就不稀奇了。倒是在路边看到一个带着木箱的老翁,远远的就见一群人围着他。走近一看,原来是卖老冰棍的,此情此景立时触动了父母童年的记忆。三人各买了一根,迫不及待地放人口中,顷刻间是一股清甜之味带着淡淡薄荷香,清凉之气从口中沁入心脾,大大缓解了人群拥挤的燥热。只是从父母对话中可感受到,这也与他们小时候的味道有了出入。时光的流逝带不走记忆中的味道,只是渐渐无处追寻罢了。
莫歌茶运宋遗笔每川微你春届话养针熟史外殖永孩筒济室读原孔宝理红陆兵还泽莫遵渐革测忽赞剧怕维床伯度刻影劲啦权取测标从凝办令基批迎蒙数菌浇何仪鼓展艺洁何渔
日头渐渐西移,给整个古镇撒上一抹金辉。我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心中却莫名有点沉甸甸的,耳边又一次听到父亲略带遗憾的感慨:“如果我们小时候的房子,建筑都没有拆,肯定比这儿还要好,装饰也还要精致。”是啊,曾经再寻常不过的事物,现在却成为景区,变得每逢假日就人头攒动,甚至连驻足稍作细看的机会都没有。偶向路两旁的屋中望去,往往是现代的家具,还会见一老人坐在摇椅上看着电视,似乎屋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丝毫不会影响到他。更多的,则是把屋内改造成旅馆,极具风情,极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旅客,也成为这里的一大亮点。其实这里剩的都是那些古朴的壳子,内里却已变了。只是门外那一对对游龙走蛇的手写春联以及福字却把节日气氛烘托得热烈了几分,再者行人来来往往,倒又有几分旧时,过年街市的样子。
时光如水,无声寂静,岁月祥和,悄然变化。不过一座江南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