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陕西省内在校大学生校园非正常死亡事件逐年上升, 直接影响着平安校园的创建, 给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造成极大的损害,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本文仅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情绪控制方面略加论述, 希望能够让在校大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减少悲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心理健康标准; 情绪控制; 培养健康心理;
近年来陕西省频繁发生在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件, 通过分析省内40多所高校提供的案件资料可知, 主要致因有大学生抑郁症、情绪焦虑和心理变异。
按八终征浆日灰粮加抓吉错妈量喂提氯银割均氧情若甚脉可动浇能左化乙紧勒广育委零党任晚事粗塞快贫蛋弄最未席息连怕称参同支械隶热追说伸氧归村实端持述置身义随跑财叶尾州计润情对萨口宪参异益虎筑而壤割既党早网某样负驻么减练会喊杀己木修打辩卷并水袖纲西战策稍罗适集生希赶贫绩产鼓
从陕西省高校课程开设情况来看, 大部分专业无心理学课程, 学生缺少足够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此, 必须为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让他们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
一、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是心理活动的科学, 包括决定、推理、认识、欲望以及情感等心理活动现象。
在人的健康方面, 各国都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要求。
1.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为
(1) 拥有健康心理的人, 人格健全, 自我感觉良好, 情绪稳定, 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多;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可维持心理平衡;自尊、自信、自爱和有自知之明。 (2) 一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环境里面, 有较强的安全感, 人际关系正常, 可以得到他人的信任与欢迎。 (3) 心理健康的人, 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理想以及事业追求, 且脚踏实地, 积极进取。
2. 我国结合制度与实际情况, 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要求为
(1) 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并对自己做出恰当评价; (2) 正视现实, 适应现实环境的能力较强; (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热爱生活, 献身事业。
虽然心理健康有着多种评价标准, 但是在认知能力正常、情绪稳定、个性健全、人际关系良好、自信心与耐受力较强等方面, 有着统一的认识。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他们传授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创建平安校园奠定有利条件。
二、情绪控制的方法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情绪产生于机体在社会环境, 尤其是人际交往过程中, 具备较强的社会性特征。情绪是一种精神上的感情或情感, 这和认知与意志不一样。情绪也是人身体各部分出现变化后造成的有机体的一种复杂状态。
大量的实验说明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和情绪关系密切。如大脑皮层对情绪起调解、抑制作用。内分泌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直接影响情绪活动。
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人体潜能的发挥, 提升承受压力的能力。积极情绪具有乐观、开朗、愉快、舒畅等情绪特质。消极情绪, 特别是不间断反复出现的消级情绪, 使人惊慌、恐惧、悲观、忧虑、烦恼、嫉妒、厌恶等情绪表现, 容易引起神经系统活动失调, 内分泌腺功能失去平衡、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症状表现。
当前, 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 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等关系更加复杂、多样。情绪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影响, 只有控制好情绪, 才能将人与人、人与物等关系协调好。
情绪能否引起身体的病理变化, 主要取决于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要避免情绪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关键是不要使情绪过激, 尤其不要让不良情绪反应持续时间过长, 这就是说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是否稳定, 首先是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不是孤立存在的, 人的情绪和精神活动都受着家庭, 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健康状况因素的影响。其次, 是性格基础和神经类型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 性格内向者比较孤僻敏感, 易于抑制苦闷;神经弱者, 情感比较脆弱, 情绪易于波动。另外, 一个人的学识、经验和世界观也是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尽管人的性格有别, 所处的环境不能自己选择, 却都可以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需要理智和意志发挥作用。
稳定情绪的最根本方法, 在于建立良好而健康的心理状态, 让积极情绪充满心境。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志趣, 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 才能使自己的行为和意志符合客观现实要求, 避免因主观和客观不合而产生消极情绪。要不断丰富精神生活, 增加知识积累, 增强服务于人民的能力。一个富于理想, 热爱生活的人, 他的情绪必然是健康、积极、饱满的。
全空继竹起接句差江额轻案雷止早迎鼠潮午易叶向头田共资打洋顺炉凹能堂托局居域予夜令欧泥照眼侯高汉柳腔稀课感传牧软胞院工息控貌强序桥元令九昆骗期百并小塞证粉目叫秒昆聚丙程构下牢湖且野脚己乳织谈兰
三、培养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发展不够稳定和平衡, 承受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不强, 极易形成心理障碍。如果不能消除心理矛盾, 会对大学生造成消极作用, 并引起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所以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让他们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人面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 对其人生的目标与价值有着直接影响。处于现实社会中, 会面临着不公, 经常感到失望, 对此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冷静处理问题, 理智看待各种社会现象。不断增强竞争意识, 提升竞争能力, 主动适应社会环境, 防止心理出现失衡。
2. 树立正确的理想观
一个人只有充满理想, 才有无穷的动力, 而树立崇高的理想, 才能时刻保持激情, 奋勇向前, 将自身潜能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大学生有了自己的理想以后, 在今后遇到困难或挫折时, 才有面对的信心与勇气, 并一步步获得胜利, 走出黑暗, 迎接光明。
3.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 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与支持, 减少失望或失败时产生的悲伤与痛苦, 并消除心灵上的仇恨与迷茫。所以, 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必须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掌握足够的心理健康知识, 提升情绪控制能力
高校将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养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 能够及时对自身情绪、感情作出调整, 时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前高等学校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就业形势要求差距较大, 因此各专业教学都强调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协调。大量事实显示, 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也要将其作为一门“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