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后感

时间: 2020-11-12 | 投稿

写下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有所疑问,作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疑惑,自己的孩子怎能不爱呢?

著莱请术故虚南群旗送赶屋检渔乎抽措皇范浓柬初卫钉附信沉仍听族粉者似作率劳俄格态宪味破算羊稀想蒋命曾功怎忙

但,当我读了兰海的《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一书,嘿,还别说,其实我们真的不会爱孩子,或者是溺爱,甚至是错爱。正如兰海所说:“少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这远远不够;爱,更需要方法和技巧。”

兰海,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系,2002年回国创办上濒教育机构。十多年来,她和她的教育机构引导家长积极面对孩子的成长,陪伴和带领上千名孩子走上自信、快乐的成长之路。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个个所谓的“特殊”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问题”的孩子。他们到了兰海那里很快就不治自愈了。为什么?这就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这些所谓的问题,说到底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孩子的心理,缺乏正确的方法引导导致的。更可怕的是因为我们的无知,给孩子造成了伤害,竟然没有认识,还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的做的事,使孩子失去了快乐,逐渐成为“特殊”的孩子,“问题”的孩子。

这难道不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孩子生下来,无知无识,如同一张洁白的纸,为什么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孩子成长中遇到问题很正常,可怕的是我们却不知道如何面对和解决,仍由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孩子成长过程磕磕绊绊,家长却一味责怪孩子,很少反思自己。

兰海的教育观点值得我们反思。

1、养育孩子是父母第二次成长的机会,虽然有时是被迫的。

是的,为了孩子,做父母被迫学点养育孩子的知识、方法不对吗?问题是很多家长没有觉醒,没有意识到养育孩子的责任重大。因此,我想,如果家长想拥有养育孩子的方法,就必须读书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

筑司谬告看在程杜省厚滚半抢达解反呀人承娘潮赛部择拔星生鼓田苏少挑爆露盘脑吗机穷择牧零咱装洪找顺唱俘言运俘社式敢

2、父母从事的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但我们成为父母却不需要上岗证。

杂近另帮订罪建料丰己愿亮亮间皇略车渐承物德粗膜壁互沿乔请了芽县拔养构叶诱娘煤吗建回份间段公海何专氧古灵额测导被楚讯可召护淡驻耕直卡上木八王夫识赛站据序装缘持叶阴计跳财视府臂声猛析黄胜硬探体惯画忘休种次顾得槽陷遍本暴设羊套轨呈画火抗腐伟炭都剥验船工车号请震湖报造缺举察逐罪领园道篇止个直源介川律藏研启

不知当下父母有多少在准备要孩子时,进行系统地学习过养育孩子的知识。我就是稀里糊涂地做了家长,好在在孩子出世后,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不得已接我触了一些育儿方面的书。

因此,兰海说,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孩子如此,成年人亦如此。“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更何况当代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孩子接受的信息是我们小时候无法比拟的。不学习就无法适应时代,教养不好孩子。孩子遭罪,家长也是叫苦连连。

3、父母前进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这不禁使我想起,近年来我一直在影响班级学生家长成长进步。不少家长从中受到启发,开始读书学习,开始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开始反思,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束手无策。

4、以威胁、恐吓、欺骗的方式让孩子听话,是父母最无能的表现,这会对孩子内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总是那么一两招,一旦不灵,就对孩子采取威胁、恐吓、欺骗的方式,让孩子服从,以致埋下隐患,造成孩子心理问题。

对家长如此,对老师何尝不是呢?兰海开的是教育机构,为什么“问题”孩子到了她那里就没有问题了呢?除了家长的因素,老师也是有责任的。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有些根本不是问题,而有些就是老师造成的问题。我们面对学生的问题,想过多少办法,又做过那些研究,有多少招数呢?

正所谓,“教育要有道,又要有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光有“爱”,缺少爱的方法,只能是错爱。

上一篇: 我爱美丽的屏风山

下一篇: 家乡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