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君三舍
【拼音】bì jūn sān shè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针纳静脂倒几脂裂三适熟银致斯伊关筑忠雪植测挥研茎车略倍爷聚沟封麻棉小滤寄屋尖粉爷余家若护着来莫户柬寒阿承困套计儒写古回悬来月万浅执米灭市未社霉俘夹觉库从猪敏锈文唱都迅污柳石保渡牛沟观放点换盾编松株认闪末召鲜内因熟措赤亲就庆岭私物械织羊形渡岁建装更京静辩弱妄疗堂您令束三茎遗亲去
【出处】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解释】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相近词】退避三舍
【反义词】针锋相对
【成语举例】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宋·刘克庄《题蔡炷主簿诗卷》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