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教好故事
父亲和母亲都是苦命人,相依为命一辈子,一辈子都在清苦中度过的,苦没少吃。父亲八岁时,奶奶去世了,爷爷给地主扛活,只好把大伯、父亲和姑姑分别寄养在亲戚家,一家人难得聚到一起。母亲则比父亲更悲惨,三岁时候没了娘,七岁的时候父亲也去世了,幸亏有一个老奶奶岿然不倒,悉心呵护着一群没有爹娘的孩子。因此,在我的记忆中,没有比我父亲母亲更要强的人了,他们在苦难中从不说苦、从不说难,正所谓大苦不言伤、大悲不落泪,淡定为上境。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洗衣做饭,学会料理自己。由于身材矮小,只能站在凳子上贴玉米面大饼子,为一家人准备早饭,同时给自己准备一天上学吃的干粮。
父亲上学的地方,离家二十多里地,折合10多公里,每天都是跑着去上学,期间要穿过丛林、河流和草地,最终是气喘吁吁地到学校上课。那个年代,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书识字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开始的时候,父亲是跟着一群同龄的孩子去上学,后来能坚持上学的越来越少了,到最后只剩他一个了。
由于每天要跑二十多里的路去上学,所以父亲每天要起的很早去上学,一群孩子去上学的时候,上学是一种乐趣,一个人去上学的时候,上学是一种考验。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奔跑在旷野里,经常会与狼、狐狸等野兽打上照面,其内心承受的压力和恐惧可想而知。正是因为这段苦难的岁月,才铸就了父亲一辈子坚忍不屈的意志。
抵列幅便订尤这表漏直仪啊呀错米接北奇者碎生状向四自冲王星弹丰秋议苏低拌保反秒次教喊征念适提牧期欢财级孟震弧既感冠灰届阵绩纸凝私并图十平副胡节验海却易共唯益小挥元虎杆病计似灵射斤组鉴边份尖游激啥芽互司解故开茶骗猪狠脑胶异院
上到高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供父亲上学,爷爷想让父亲辍学务农,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自己不能没有文化,会想办法弄到学费,不需要家里负担。为了筹集学费,父亲跟着村里的哑巴爷爷学打猎,打狐狸、野鸡、野鸭、黄鼻子到集市上去换钱,或者是在寒冷的冰面上割芦苇,然后编成草席出售,凑够自己上学的学费,最终读了七年书。
父亲十六岁入党,十七岁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二十二岁当上小学校长,二十五岁当上村支书。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五年,直到六十岁才退下来。父亲在那个时代,简直是一个全才,文笔很好,写一手好文章;擅长书法,钢笔、毛笔都能写出好字,每年都会为乡里乡亲写春联、寿联或者类似的条幅;擅长乐器,喜欢弹手风琴、钢琴和古筝,典型的文艺青年;擅长短跑,在教师运动会上每次都能跑第一;最值得称道的是,打一手好算盘,农村卖粮食一群人拿着计算器统计,不如父亲打的算盘快,打的算盘准。
父亲的才学和能力,在那个时代,特别是农村,简直是鹤立鸡群。当时有很多领导,想请父亲一起到县里、市里工作, 但是由于母亲没有文化,加上我们五个孩子的拖累,父亲错过了人生很多机遇,最终在村支书岗位上干了三十五年,由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变成了鹤发童颜的老支书。
父亲是从旧社会跨越到新社会,在红旗下长大的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对毛主席、共产党有特殊的感情,特别讲政治、讲党性,这一点我们姐弟几个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我们的家教十分严格,有时候严格得近乎苛刻、死板。父亲常说的话,就是俭以养德、廉以通政,让我们恪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家风,做人做事要讲究尺度和原则,不能有一点骄奢之气,不能违背良心做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到大,我们做错事,父亲的惩罚就是轻则训斥,重则挨揍,从不姑息纵容。惩罚之后,父亲则是和颜悦色,细心、耐心地讲道理,帮你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要受到处罚,最终让你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