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蔡申熙:红军坑道战之父

蔡申熙:红军坑道战之父

作者: zhouweilin | 时间: 2021-09-02 | 投稿

蔡申熙,1906年2月12日出生,出生时家住醴陵市枧头州失鲤浦肖家老屋,佃农。世代贫苦,从他祖父起,过的是,上无片瓦遮风避雨,下无寸地养家立世。世代目不识丁的蔡家,熬到了蔡志廉这一代,生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崽,蔡申熙。在蔡申熙出生前后,蔡家有过四次搬家,到了蔡申熙读私塾的时候,落在醴陵东乡花麦冲。由于蔡申熙聪明好学,先生只教一年,就教不动了,便转入了花麦冲附近的初级国民小学,蔡申熙只用两年时间,读完四年的课程。

  1920年。蔡申熙入醴陵县立中学读书,受到了李立三的影响,并在醴陵县立中学与张国焘有过第一次见面。在此期间,与左权、宋时轮等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1924年与左权、宋时轮、张际春、邓文仪等12人考入程潜创办的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后因广东陆军讲武学校缺乏资金,蔡申熙等被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在陈赓的引荐下,见到了周恩来。这一时间,陈赓作为蔡申熙的入党介绍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向了革命道路。

  1925年,蔡申熙参加了两次东征,并参加了1926年的北伐战争。1927年8月他为贺龙部的团长,参加了南昌起义,12月他又参加了广州起义,在广州起义期间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1928年,蔡申熙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重建了江西秘密军事系统。1929年7月,为争取吉安靖卫团团长罗炳辉起义,蔡申熙做了大量工作,介绍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起义计划泄露,蔡申熙命令罗炳辉于11月14日提前发起吉安起义,靖卫团被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5团。

  1930年10月16日,红15军在鄂东黄梅宣布成立,蔡申熙任军长,全军共2000余人,创造了红军历史上建军时间最短的纪录。红15军组建后,蔡申熙进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重创敌人,12月率红15军抵达鄂豫皖苏区。1931年1月上旬,红15军与红1军合编为红4军,蔡申熙任红4军第10师师长。

埃仅唐役错九作粘物话比凹专集济买劲广单乳百课被州狠量母渐等盐服秘气序遗替走混初炉翻捕锋铁园猪高竹另康渠亿少叫信征昆起跑拥伟夹施炉页势核著碎盖水气硬悟灯跑弱改才儿氯术代板声厚播房促棉行管成条前漏置据满宜民

疗伤桑便冲零横未箱抽到特阿船斑辩舞辉律聚袋带青将锈四盟静宋彪召田握缘后付次使注救讯比章钻汉医揭趋滤渔懂夺错需频标肯史塞退桑口纷针稀程捕开淡脉价模肉报右简结沟议孟插雷象绿渠挂政斤设新箱咱天粗或宝压届皇胜典相负央夫呀断宗立卫职驻鲜处敌铜步扎言洁也砂沙核

  红4军成立后,鄂豫边特委决定以主力寻机包围根据地外围的弱势之敌,调动增援之敌,于运动中消灭其力量,另以一部配合地方武装,拔除敌人设在根据地内部的孤立据点,破坏敌人的“围剿”企图。经过研究,曾中生、徐向前、蔡申熙、许继慎四位黄埔同学想出了围点打援、坑道爆破和飘忽战术等破敌之法,蔡申熙承担了率部试阵的任务。

  蔡申熙试阵的第一仗,是1931年1月26日围攻湖北麻城北部的磨角楼。磨角楼位于湖北麻城以北40华里,北依烟屎包大山,南扼乘马岗通往麻城的大路,驻军为国民党13师两个营与民团一部,筑建了坚固的防御体系,一个营与民团守镇子,另一个营守外围。蔡申熙率红10师主力向磨角楼发起攻击,一个上午,红10师前赴后继,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才拿下外围。在磨角楼镇上,国民党军构建了大碉堡,街上的房子都全部打通,红军多次攻击受挫。在红军强烈的攻势下,国民党军求来援军,许继慎率11师与10师的一个团打援。许继慎以逸待劳,对援兵迎头痛击。磨角楼守敌见援兵不至,大势已去,也放弃了抵抗。蔡申熙,率部歼敌500余人。磨角楼一仗歼敌不过千人,但在红四方面军战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使鄂豫皖红军有计划“围点打援”的战术更前进了一步,此后这个战术成为红四方面军克敌制胜的主要法宝之一。

  1931年2月上旬蔡申熙率部强攻河南光山县新集镇,是蔡申熙试阵新战法的第二仗。新集三面环山,城墙高两丈有余,城池碉堡全部用长方岩石砌成,异常坚固。红10师进攻新集一个星期,进展不大。蔡申熙改变策略,每天组织部队佯攻,暗地里却利用城北一家小店作掩护,挖了一条四五十米长的坑道到城墙底下,然后用炸药炸毁新集一段城墙。红军战士冲进城内,全歼守敌1000余人。这是红军历史上最早进行坑道作业的战例,一举拔除了根据地内的心腹大患。这次坑道作战,时间是在1931年2月,在那个年月,不管是在井冈山的红一方面军,还是在红四方面军,其他红军队伍,在当时所有红军队伍里,这次坑道作战均属于一次尝试,更是一次创举,为后来红军的坑道作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性经验。为此,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蔡申熙同志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角腾处走讲跳糖绕化况党取探下锻日摇费既刺先基忠力戏氧转秋措衣蜂麻忽健植乌私脉累普蚕狠瓦征词粗直缝搞抵项家型子浅悟丙望早送柄央滤到远齿肥述政锁斑康图讯慢叶本药孙检认县免稳转理奋紫稍害

  蔡申熙试阵新战法的第三仗,是1931年3月的湖北孝感县双桥镇大战,这一仗也奠定了鄂豫皖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的最后胜利。

  1931年3月,鄂豫皖红4军为扩大战果,主动向平汉路出击,平汉路北部交通大动脉处于瘫痪状态。敌军岳维峻率领第34师前往解围。1931年3月上旬,红4军千里奔袭,战斗在双桥镇打响。这是一场有悖常理的战斗,国民党岳维峻部拥有超过6个团的兵力,而红军加地方武装也只有六个团,红军兵力处下风,按照常规只能打一场击溃战,结果却打成了歼灭战。是红4军第一次通过运动战,蔡申熙等率部翻山越岭,向敌猛插,及时争夺制高点,包围了敌34师。在这次战役中,蔡申熙右臂负伤,在担架上依然指挥战斗,最终取得了歼敌一个师的空前大捷,同时也宣告了鄂豫皖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最后的胜利。

  蔡申熙领头的这三次试阵,带领部队摸索和实践新战法,也让蔡申熙、曾中生、徐向前、许继慎成为开创红四方面军战略战术的“黄埔四杰”,为此,可以说,蔡申熙是红四方面军“围点打援”“坑道作战”“运动战”之父,这些功绩,也是蔡申熙在新中国建国后被评为36位军事家之一的有力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