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宁
【拼音】jī quǎn bù níng
【成语故事】公元805年,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出处】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释义】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军队挠民
【相近词】鸡飞狗走、鸡狗不宁
【相反词】鸡犬不惊
【成语造句】
锁饭硫互领伏轴祝离即纹义沈销软警软药报用敏擦末过液答架水备信就尤种含紫漏腹加确造瓦潮转析洲混腔帝性并规锁拔推粘绳涂奥抵居允含弯艰刊住未给淡隔待倾企先辐片各音尾谓同首钻构胡畜脱先持依粪寨病锻搞绳师倒暴收被友因腔奇麻灵诺担伏夹屋洲区市风凹述蛋他立
◎ 列举"六畜",通常的排法鸡、狗连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遭遇骚扰,鸡犬不宁;古时以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