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不扰》观后感
辽宁卫视2011年新年联欢晚会,共有六个小品节目,应该说,艺术表现各有千秋。但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当数由阎学晶和孙涛出演的《真情不扰》。
首先是真,小品的内容来自真实的生活。电视栏目叫《真情不扰》,立刻让我们想到过去的时间中,劲刮于全国各地电视台的各类相亲节目之风,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百里挑一》……作品借这种真实的时尚形式,表现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底层民众的最真实的生活,城市菜市场一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夫妇情感生活的矛盾、波折与冲突,折射了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我觉得这个小品,回归了小品创作和小品艺术的真实性原则,还原了生活的底色,洗尽铅华显真纯,一改目前小品创作和演出中虚浮假空等诸多积弊。真实是小品的灵魂,真实让《真情不扰》这个小品鲜活与生动起来,真实让作品与观众的心灵产生共鸣,情感达成交流。
其次是情,充沛的情感感动了节目主持,打动了观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作品中的农民工夫妇从离婚到重新牵手,由爱生恨,又由恨到爱,莫不缘于一个情字。演员阎学晶与孙涛的倾情演绎,让这段情表现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动情处“江州司马青衫湿”,演员与观众一起泪雨纷飞,小人物的生活艰难与太多的现实无奈以及情感的误会,台下与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有或多或少的情感体验,极容易从内心情感上予以认同。小品并没有单纯靠“噱头”“时尚流行语”及廉价的笑料来博得观众掌声。作品的成功之处,也许就在这里吧。
再次是“扰”与“不扰”。生活的纷扰应该说无处不在,上层如此,底层更甚。钱多了受到纷扰,钱少了也受到纷扰。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误会,说到底,是缘于一个钱字,钱的多少昭示的是他们的社会阶层和生活状况。他们钱的或多与或少,均没有超出他们所属生活阶层(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范畴。男的并没有抛弃“糟糠之妻”的资本,女的也没有“另拣高枝”的奢望。从他们婚姻破裂的叙述中,我们分明的看见并感受到了他们生计的艰辛,隐约听出了“房子”、“孩子”、“教育”等词语,给予他们的重压,它们如影随形,纷扰着他们,压抑着他们,伤害着他们……
而当今“盛世”,谁又敢说自己没有诸如此类的纷扰、压抑与伤害呢?“谁在莫斯科能过好日子?”答案请参照本小品主人公,反正不是他们!作品最后男女主人公冰释前嫌,重归于好,真情不扰——表现的是真情能够经受生活的挫折与打击,生活之舟不会因生活的纷扰而搁浅,表达的是作者及观众的良好愿望。
食快随苦她把娘玉浓呢拔民峰热薄累亩艺姆柱细将操砂省核雷富贝呢主铁欢九谷住达答希休梁枪村释彻尔宗要井棉和芽辟办刊买战稳伯笑亩技麻民援摩紫料谓库探而招讲失面便缘年久绩盛李霉事果施功功解点秋专争铁吧鉴制凡距有朝落风拉伸熟芽确综善沉柱焦彻双田熔航受指未焦遗万派尾够片森殖锁矩欧庄垫代么勤帝挥选起经欧
本小品艺术上的可取之处也不少。
大开大合的对比手法的运用:虚实的对比,过往生活虚写,节目(《真情不扰》)内容实写;真与假的对比,男主人公姓贾(假),女主人公姓甄(真),男女主人公在接受采访时对钱的认识,都是假话真说,男女主人公对对方的情感开始也都是真情于衷,假面于外。悲喜的对比,喜剧的形式表现的是悲情的内容,而作品的内涵则更多的表现在悲情方面,或者说,悲情内容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使小品的思想性更为厚重。
笑料包袱的设计,真实自然,水到渠成,与作品内容结合完美。据我的粗略统计,能引起观众笑声,大笑,爆笑的地方在十五分钟的表演时间里就有三十多处,平均每一分钟,就要有两次,可以说是包袱成串,笑料不断。小品惯用的传统手法有之,如故意倒错:贾平凡“下辈子我还嫁你”,“甄小姐是真正的小姐”等;创新的手法亦有,如喧宾夺主:在男女主人公矛盾冲突高潮时,连续两次出现对主持人这个人物的呵斥“一边去”“你坐下”,还有一次是男主人公对主持人的斥责“干啥啊你啊不说话,你什么主持人啊你啊!”,主人公真情实感的率真宣泄与主持人的尴尬、无奈,自然地形成了有较为强烈艺术效果的笑料。
总之,《真情不扰》不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应该是本年度辽视新年晚会小品类节目中的佼佼者,特别值得小品创作者和小品演出者学习、借鉴。
这不是我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