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打糍粑
腊月里,妈妈怀念起外婆在世时最爱做的糍粑,她不去街上买现成的,偏要自己做。在外婆那间堆满杂物的房间里,妈妈翻出蒙尘许久的几个木杵和一个圆木槽,细心地把它们洗干净,放在院子里晾干。
能硅昆追热真倒焊怕忘业叫买饲投伊震输扎细连矿伟般拔沙八库复毒触役观遇行通贡班百稀床界田壁麻入吸线事陈乌短象尚里日覆确寸段锋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兴奋地拉我起床。六点多,天都还没亮,我和妈妈去看昨天晚上泡在桶里的糯米,每粒糯米都泡得肿胀饱满,银白如玉。妈妈把泡好的糯米倒进那个平时很少用到的大木蒸桶,然后再把木蒸桶放到一口大锅上,在柴灶里架起柴火。我问妈妈为何放着方便的天然气不用,偏用这麻烦的旧物件,妈妈只是笑。柴火终于生好,接下来就是等着急死人的柴火把半蒸桶糯米全部蒸熟。
等啊等,近一个小时过去,但糯米还没有要熟的迹象,我不停地抱怨妈妈:“干嘛不去买,想吃就吃,多方便。”妈妈则说,想吃好东西得有耐心。
又快半个小时过去,那半蒸桶糯米终于全部蒸熟,膨胀成大半蒸桶糯米饭。爸爸和外公把蒸熟的糯米,倒入圆木槽里,外公、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抡着木杵轮流夯打。打糍粑,就是要趁糯米热着的时候用力打,有点儿“趁热打铁”的意思。圆木槽里的糯米热气腾腾,弥漫着糯米特有的香味,也让人的眼睛几乎看不清目标,但他们三个人总能准确地将木杵砸向糯米团。妈妈还一边唱起歌谣:“腊月腊,打糍粑,打个糍粑月亮大,妈妈让我送家家,家家看到笑嘻哒……”惹得一旁观战的我笑得直不起腰。但看到外公和妈妈严肃的表情,我知道歌谣也是对逝去的外婆的一种怀想,也不禁沉默起来。过了一会儿,我也想学一学打糍粑。我抡起木杵,依着大人的节奏加入。打糍粑,是个技术活,打的时候,手里的木杵还得有一个旋转的动作,提起木杵时,拉得糯米团滋滋作响。人的身体,前倾、后仰,再前倾、后仰,很有节奏感。如果围着糯米团一边走一边夯打,那简直就是一种舞蹈。这样,动作自然就快不起来――所以要想吃糍粑,得有耐心。
一开始,我还感到兴味十足,但夯打了十几下就觉得累了。一阵忙乱过后,渐渐把节奏放缓。因为糯米已经被“打”得柔软如泥,具有很强的黏性。我瘫坐在椅子上歇息,继续抱怨他们为什么不去街上买现成的。妈妈仍是笑着说,吃好东西要有耐心。
等到糯米团捣得均匀瓷实,然后就可以动手做糍粑了。手里抹了麻油,用力将米团拍打捏成圆形,一个糍粑成品就算大功告成。相比之下,我捏的糍粑厚薄不均,也不成形,而外公总能把糍粑拍打得圆圆如月,厚薄均匀。
三个小时过去了。妈妈把糍粑裹好蜂蜜递给我,我咬下去,软软糯糯的,糯米的清香、麻油的醇香、蜂蜜的甜香,甚至还有木杵的香味,混在一起,别提有多爽,这种味道是外边小吃店卖的油炸糍粑所不能比的。我满意地享受这长时间等待后的美味,一边咀嚼着妈妈的话――吃好东西要有耐心。
我想,不仅打糍粑如此,世上许多事,也是这个理。你对时间有耐心,才会嗅到生活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