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听取他人意见
刘邦听张良之谋,最终成就帝业;而项羽不听范增之言,最终自刎乌江。
曹操善于听谋臣的意见,最终统一北方,袁绍不听田丰、沮授之言,兵败官渡。
唐太宗能听魏征之言,成就贞观之治;苻坚不听王猛之言,结果兵败淝水。
1唐太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勿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
简单就是(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2扁鹊与菜桓公
扁鹊来拜见蔡桓公,在他身边站了一会,他发现蔡桓公有一点小病,于是多次请求给他医治.可是蔡桓公一直不听扁鹊的话,最后导致病情恶化,病发身亡.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一开始蔡桓公的小病只在皮肤上,用热水敷烫就能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时,用针灸的方法也能治好,即使到了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还能治好.可是蔡桓公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听劝告,直到病入骨髓,只能等死,这就是小病不治,酿成大病,不听名医言,吃亏在眼前啊!
3马稷不谏王平失街亭
数后萨介愈孙荒玻口助乱玉毫公关垂讲浅耗序怀脑周真提评若获甘纸振级拥工贫互键偏粮勤些卖承凝永础里休红之日紫燥
诸葛亮询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时,参军马谡自告奋勇,应声而出.
首先 ,诸葛亮强调街亭直接关系到北伐成败和蜀军安危,“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并指出街亭“守之极难”.而马谡却满不在乎,说什麼:“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其次,诸葛亮郑重提醒马谡:“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马谡却不把强敌放在眼裏,声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再次,诸葛亮以“军中无戏言”来告诫马谡,马谡却仍然头脑发胀,以 “愿立军令状”来担保必胜.
由於马谡过去曾出过一些好主意,赢得了诸葛亮的器重,这次又自信必胜,诸葛亮便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他,并拨“平生谨慎”的王平相助,又谆谆叮嘱了三点:其一,“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这是守卫街亭的基本部署.其二,“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这是防止部署错误的保险措施.其三,“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这是要求王平尽到辅佐匡救之责.这三点如果都能做到,守住街亭应该是做得到的.马谡、王平领兵去后,诸葛亮犹恐有失,又命高翔屯兵列柳城以为救援,命魏延驻扎街亭之后以为策应.骄矜自用的马谡完全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他一到街亭便讥笑诸葛亮“ 多心”,认为魏军不会来.接著,他又撇开诸葛亮“下寨必当要道之处”的指示,硬要扎营於山上.王平再三劝告,指出魏军若包围蜀寨,断绝汲水之道,蜀军将不战自乱,他却固执己见,甚至用“丞相诸事尚问於我”这类大话压人.王平苦谏无效,只好分走五千兵到山西下寨.
马谡如此自行其是,目空一切,这就决定了失守街亭的败局.尽管马稷熟读兵法、不听取诸葛、王平建议.最终也是纸上谈兵、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