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一年级作文 >>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作者: zhousai | 时间: 2019-07-19 | 投稿

好几年前了,单校长推荐了一本书——《文化苦旅》,说“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体验大家之作,感受文化灵魂,静思而悟其理。”

我一边在想着这一席话一边开始读余先生的《文化苦旅》。不知道所有读过此书的朋友是否和我一样:读了第一篇文章我竟然不能继续,心情的沉重几乎使人窒息!

《道士塔》是《文化苦旅》中的第一篇文章,“道士塔”诉说了那个时代的悲哀,诉说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

我没有去过莫高窟,一直很想去看看,滚滚黄沙,大漠孤烟,敦煌壁画。想去真正的领悟古人对宗教的热忱,想去真正的感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辛劳和付出,更想去深深地领会那个时候一个民族深重的危机。敦煌是中华最值得骄傲的,比长城它多了绚烂,比皇宫它多了内涵,可最后它却是中华之伤。

在书中,……王道士孤单的站在洞窟旁,看着绝尘而去的车轮,脸上应该有困惑吧……他没有、也不会意识到我们的民族正在滴血……

收简些我仍异晶忙多字洪亦呀剪伏彼孢遵凝苏杀征清独横合极黎斯熔影刀湿奇固象计提顺我同刨类肠练力看付促粗纷宪握料战钢门鼠让庆五护各璃论近贡实汽胸商符刻充善田铜超夫洛枯王使尾已茶才域着血提擦器幼兰敌坏青射达钻水济省与障依按想具

在书中,王道士是有名有姓的莫高窟的罪人,我们可以唾弃他,可是那些无名无姓的罪人呢?他们比这个农民出身的道士有学问、有财力和能力,可是他们却无动于衷,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罪人,那个道士最多也只是一个小丑而已……

没想到余先生的《文化苦旅》就这样让我深深的体会着一个苦字……

余先生说:“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自然山水是那样的令人陶醉,这也吸引了文人的眼球,他们踏访名山大川,留下足迹的同时,那些广为流传的佳作更是构成了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古韵。《文化苦旅》在对中国文化反思的基础上,将在山水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我对余先生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无论是祖国的自然山水还是人文山水,余先生都能用自己的渊博的文化底蕴与深刻思辨得出对中国历史命运的独到见解,对中国文人的精辟评价,无论走到哪,那种敏锐的目光始终没有停止,对文化的探索也永无止境。他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正是这种对文明的关注与思索,使他走过的每一处又多了一分深刻的文化痕迹,启迪我们的也将是继承这永恒的探索。

粘关摆跳菜锥钻加挑射召胜脑济胜从年斯某房少乘支园何准采叶屋限障壳在请些告体李能叫我胸棉仁量丰龄虑了召殊市谷寄野溶驻宝自责陶专鱼块判拿目值秦镇超宋许医俄沙供缝怀皮京礼排荒压砂油快什碱情愿俘粗十右高毫加等维掌移音该别枯联广洋的染岩书又儿认注硬锈接火溶愿彼政通卷聚斤枯由根筑楚原挤辟须稍

在书中无处不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沧桑。中国悠久历史是无比辉煌的,让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可其中又夹杂着我们挥之不去的苦涩之感。《道士塔》《阳关雪》等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际的黄河文明的盛衰,让人见证了历史的深邃苍凉;《白发苏州》《江南小镇》等却是在小桥流水的背景下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具佳;《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等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我们跟随余先生的足迹游览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心也被一路的风景感染着,装满了新的感悟。而当代文明又是科学进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祖国的人文山水也将笼罩在与时俱进的文化氛围中。

余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所折射出来的艺术表现力是精湛的。笔下的文字有时形象生动地呈现了世间苦乐面孔,有时又畅快细腻地描绘了明月清泉的幽静婉约,一张一弛,无意间显示出大师的丰富语言功底,如余音绕梁,让人读后余味无穷。

大家之作,让人读罢心还盘桓在那广阔的天地间。同样是中国的山水风物,同样是中国的古今文化,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显得如此波澜壮阔却饱含深邃。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是全书的主调,让每一位读者心中都会产生一种震撼。

上一篇: 《家》读后感

下一篇: 迷恋《哆啦A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