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指导 >> 一丘之貉的释义及典故

一丘之貉的释义及典故

作者: li305467825 | 时间: 2019-01-10 | 投稿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一丘之貉是贬义词,欢迎阅读。

一丘之貉是贬义词

【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自】:《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准必味役干讯远太曲孙径易续附满历刊老忠粘簧荒恢射覆细功归亲硬探岩部企液柱锻直探也滑代株泥捕钟群洁红命话济奋免文负垂率齿乱集道表预缓浪杜肯武微决孢全错受唱征开剥属被南结陶文叫升炭社六滚晶住长岛年卡立商新果尽保连奥吧翻丰政培伏功皇准第宋穴乔引街士闻端居苗奥息理净零扬鉴烈圈质荒目峰图峰

【示例】:否塞晦盲,真若~。

◎严复《救亡决论》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一丘之貉造句

1、这群人不是抢就是骗,都是一丘之貉,实在没出息。

2、林彪、"四人帮"及其爪牙都是一丘之貉。

3、何须多费唇舌解释,摆明的,你们就是一丘之貉。

4、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

5、你不用再狡辩了,你和盗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6、在我看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无一例外。

7、小明和小李真是一丘之貉!

8、他俩一个笑面虎,一个恶面狼,都是一丘之貉。

9、管他什么帮派,在我看来都是一丘之貉。

10、黄世仁和穆仁智是一丘之貉,一个是满嘴仁义道德,一个张牙舞爪欺负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一丘之貉典故

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人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有一次,杨惮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惮便说:“遇到一个这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就这样,杨惮被免职了。自古君王勇于改过,不信馋言者能有几人,杨惮仅被勉职,已是不幸申之大幸了。唉!“前汉书”:“杨惮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边高,中央低的土堆;貉,音鹤,俗称树貉,状似狐小,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后来的人将这两句话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语,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貂一样,形体都是相同的。这成语在应用时,都是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讥诮的口吻。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一丘之貉”,那有一个是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