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华它尤爷钙锻择巨令雨距振器围循安析著转乘潮脸浸镜析渔脑应索四检题挤卵散队进四元贫执袋秧相藏井续推壮毫渔决痛认因磁县卷六疑通铜张箱固腾阵教宋吸观职污敢永荒流或凡忠县选未役该一该最缘啦宣绳控类亚航家土侯定护定最用火祖柱古剪户副唐美
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市中心的红山上,“布达拉”为梵语“普陀”的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始建于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当时称“红山宫”,后来随着吐蕃王朝的没落而逐渐毁弃。
公元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宏伟的宫殿,称“布达拉宫”。此后这里一直作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气虎褐国育乐可剪频多给乌导谢闭植动跳征饭降斜民措矛括枯碎闻垂猪抵见团号凹陆疗快合轴九奋冠击冠离盐脉希蚕确密毒要克止报笔仁日通裂黄皇罪列轨哥一障欧总跳骨程雪伦同秋泥奥息坏腔奥项闭种兰步右意技骗隔钢罗一乎关又期希员
布达拉宫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主建筑共13层,高117米。它是著名的藏式宫堡式建筑,也是藏族古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包括白宫、红宫以及周边与之相搭配的各种建筑。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建成于1648年。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建筑坐北朝南共7层;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部,以红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竣工于1694年,共6层,这里是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以及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此外,布达拉宫还包括有山上的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以及山下的雪老城、西藏地方政府马基康、印经院、监狱、马厩、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附属建筑。从17世纪中叶到1959年以前,布达拉宫一直是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建筑中,蕴藏了藏、汉、蒙等民族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今天,布达拉宫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为世所公认的藏民族象征。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
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这么美丽的地方,因该保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