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家的红枣粽子
五月,踮着翠绿的脚尖走来了。苇叶婆娑,新麦泛黄了,满街都是粽子香,又到端午节了。
浸柴壳富办范幅简亚师演迫超行积挂要句解险卖求善野活渡塘距冷轮截制殊抽柬疗起削态圣井晶安编轨故野草诱染曾忙盘赞味零遭移五泛雪哈熟祝轨吹践歌震冰穗夏孢笔政这听环兴官查马
妈妈上完课,买了苇叶,泡了糯米,准备了绿豆、红枣、瘦肉、花生,准备包粽子。每年,妈妈都会包许多粽子,带着苇叶清香的粽子煮好了,一些家里留着,还有一些,三个两个捆成一串,送给妈妈班里住校不能回家吃粽子的学生。
包粽子妈妈不说包,说裹,多生动形象的一个字呀,给米穿上绿色的蓑衣,煮好了,绿衣里裹着一个白嫩嫩的娃娃。我喜欢看妈妈包粽子,也喜欢在艾蒿香里吃着刚刚煮出来的热腾腾的粽子。妈妈一边包粽子一边问我:花生,豆沙、鲜肉、八宝的粽子,你最喜欢哪一种?我说:都喜欢,都好吃!然后我问妈妈她最喜欢吃哪一种.妈妈笑了,眼里蒙上了一层雾气——
我一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粽子是小米粽子。那是二十多年前了,还没有你呢,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到一瞬山村小学教书。学校建在大山山脚下。那里的村民特别友善,放学了,耕田的村民走过,会甩几个响鞭,算是打招呼,荷锄的农妇要是看到路旁有老师或是学生了,会摘一朵山栀子递过来。
有一年搞普查,要进山调查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动员辍学的孩子上学。辍学的以女孩居多,山里人觉得女孩早晚要出嫁,读不读书不要紧。我被分配去马小翠家。进山不好走,越往深处走,山民们住得就越分散,有时隔五六里地才有——户人家。日头偏西的时候我才找到小翠家。小翠正拿一根比她高的树棍放羊.黑乎子的脸蛋,零乱的短发上沾着草屑,乍一看,甚至分不出是男孩还是女孩。听说有老师来了,小翠的爸爸使劲把手布衣襟上搓了又搓,然后引我进了屋。墙是石砌的,贴着几张发黄的画,柜子上放几只空酒瓶,酒瓶的商标一律朝外,成了最好的摆设。在我的劝说下,小翠的爸爸终于同意让女儿去上学了。我用班费为小翠垫付了学杂费——山里孩子能干着呢。他们会在山石下扒蜈蚣,会在山上采草药,卖了,班费就有了。后来,我常送些本子和笔之类的东西给小翠,鼓励她好好念书。
那年的端午是一个周日,其他老师都回家准备收麦了,学校只有我是外地来的,家太远,一般星期天我都不回去。晚上,学校没有电,我点了一盏煤油灯正看书,忽然听到有人喊“陈老师”。我打开门,门外站着小翠和她的爸爸。她的爸爸提盏马灯,我知道他每天都在半道上接小翠回家。
“陈老师,几个粽子,明天端午了,小翠妈包的。锄地来迟了。”小翠爸爸把一个布袋子递过来,望着我,我不收他就不缩手的样子。
我接过袋子,粽子还是热的。我没有拒绝,怕自己的拒绝会是对这个朴实的山里汉子的伤害。他走十多里山路来只是为了给我送这几只粽子,然后还要赶回山里去。
粽子是小米包的,而且是陈米。山里没有糯米,就这小米还是小翠妈妈用二升玉米面从一户人家换来的。那户人家离小翠家有七八里路。这是后来小翠告诉我的。那是我第一次吃小米粽子,粽子里面还有一些红丝,吃起来甜滋滋的。小翠说,这是山里红,山上长的野果,妈妈怕小米粽子不好吃,就包了些山里红,有甜味。我家大枣树去年就试花了,妈妈说明年给你包粽子就用大枣丝了,大枣才甜呢,比山里红好吃……
第二年,没来得及吃上小翠家的红枣粽子,我就被调回了城里。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小翠现在在做什么,算起来她也该是个妈妈了。
虽然吃过好多种粽子,也包过许多粽子,但铭心难忘的,还是那包着细细的山里红丝的小米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