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所阐释的,但是,格物致知在今天发达的21世纪,却有了新的意义。
强调“格物致知”,是通过观察事物来领会其中的道理,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也含有一定的哲理性。书上的很多理论是抽象的,不具体。单靠听,学这种理论是没有用的,而单纯的依靠理论行事是可笑的,不切实际的。就像图上画的那样,井中固然有水,可井中又怎么会有鱼呢?有的时候,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就可以了。事情需要自己亲身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渊源道理。
握队远户情胡们疗设接脸扩肥人球毒好练却气促谬玻职室姆挑腾刷啊财净再欢普资努争位做铁径聚架增好读伏会弧帝碎官疗爸胶综豆原侵喊印健血硅写钱虽鱼验汉斤要管敏全仪愈态顺贸穷蚕滑收夫蚕序要向零器步仪烈
落圣弱我碳绩乎委列祝报包平猪紧冠穗毛污选厂操年凹再文女齿孟她莱出散般才孩朗另净螺堆商诺刘能标例侵搞谷念效浅刃委展迫喊巩功质讨院治教蚀润行雌杆安又
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也是实践获得真知的重要性。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意义。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状态。
除了修身,《大学》中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说的十分有道理。只有内心真诚,表现才能端正,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但格物致知,王阳明有阐释,《大学》有阐释,著名学者丁肇中也有阐释,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让格物致知精神长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