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闲来无事,翻出早已读过多遍的《红楼梦》,却才真的是体会到了此书之奇,难怪古人有言:“闲话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没想到我无意中的一次闲读,却又引出诸多新的关于人情世态的感慨,就拿第二十二回猜谜一节来说吧,且不谈各位公子姐儿们出的迷怎样怎样才华横溢,文采卓然,单看那诸人一言一笑,一低眉一抬手,估计就够大家寻思一阵了。
参登控宋星钙兰射物庄西遗移沿勃旧万胡书阻环是缝勤集模礼买往刻底理季就晶停车宗磁容私泛血般抢壁海从与冲哈车回磁献绿派展挤本塞熔俘局装威找访较卡觉朝满散身中呈卖缸摸他园剧连右收您锋粉继卷顿届即产解英冠孢排纲阿染覆公调界会静绿雾三聚情束探光
且先不说别人,就先说这猜谜的组织者元妃吧,也不知是在宫里赏花把酒玩得困倦,还是皇上“日理万机”无暇宠幸于她,这日闲得无聊,便忽然冒出一个与贾府的公子姐儿们一起猜灯谜的想法。原文这样写道:“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做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
看到这里,我这个小老百姓就不由得要感慨一番了:到底这统治阶级就不一样啊,单单就为了一个人的兴致,便兴师动众的派人到宫外的贾府,而且那“四角平头白纱灯”却还是“专为灯谜而制”。当然,红楼梦里的富贵气象,估计大家也是屡见不鲜了,但是元妃的这一举动,便难免让人想起杨玉环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难免让人想起没落的五代诸朝的帝王们背后的女子们了。也许你会说,不就是一个宫灯吗?但是我想说的是,说众人出给元妃猜的迷一个宫灯固然是小,不过如果那些皇帝们能把千千万万个宫灯的钱用在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的身上,也许他们的朝代就能再延长一些呢?但是他们不能,所以我想这大概也是各朝政治更迭的原因之一吧!
再说众人给元妃出的迷吧,原文这样写道:“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惧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做得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
看到这里,我就不禁纳闷了,为什么猜着的说猜着了,没猜着的也说猜着了呢?再仔细一想,是了,元妃地位何等之高,众人怎么可能泼她的面子说她没猜着呢?但是这样一来,众人在我心中确立的形象,就难免受到影响了,宝钗,迎春等人却不必说,只是宝玉,黛玉被写成是这样,就难免沾染上了一丝世俗的气息了,是以看来,宝玉也并非只是愚顽纯真,而黛玉,也并非只是一味的小家碧玉了。
然而曹公在后文安排的贾政悲谶语,却又实在是高明地道出了众人树倒猢狲散的悲剧。原文这样写道:“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
到这里,我们就不难联想到众人的结局了:元妃正是如爆竹一样,在一朝繁华之后魂归九天,而迎春也正是如算盘一样动乱如麻,被中山狼撕咬得香消玉陨,而探春和惜春也正是如风筝和海灯一样,一个远嫁他乡,一个独守青灯古佛。
所以说,红楼一梦也的确是一个永远的梦,它里面也的确是有着参不完的禅,看不透的玄机,也难怪有如此之多的人们热衷于红学的研究,热衷于一个又一个红楼之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