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年级作文 >> 安徽省博物馆参观记

安徽省博物馆参观记

作者: 约好一起逛 | 时间: 2020-01-06 | 投稿

十一的上午骄阳似火,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前往安徽省博物馆参观。远望整个博物馆,它的外墙是类似青铜鼎的卷纹,在阳光照射下光彩熠熠,十分有历史的沧桑厚重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因博物馆外是浅浅的水池,又因整个建筑是规整的长方体,看起来就像是后母戊大鼎漂在水上,又像是国外神话中的“诺亚方舟”,有趣极了。

一过安检门,我像一只摆脱樊笼的鸟儿一样,向整馆核心区进发-------- 二、三楼的安徽文化史陈列部分。

迈进陈列馆大门,竟是比想象中更加的利郎满目!有栩栩如生的陶偶、木俑、石刻、有气势恢宏的青铜礼器;有温润细腻的玉雕、瓷器……..器型大到二人合抱,小到仅小指头大小;精细到近乎微雕,粗犷到粗磨无饰。藏品材质也是各种各样:金的、银的、玛瑙的、玉石的、木质的、蚌壳的、陶土的……虽然每件都是绝世珍宝,我却只对两样情有独钟。

一只静默无言的大鼎立在“夏商周”战区,接受着人们的啧啧赞叹。没错,它就是堪称国宝的铸客大鼎,也叫楚大鼎。它全身是一般青铜器的铜绿色,偶尔夹杂些许灰褐。因为它口上有一圈十二字铭文,其中有“铸客”二字,故名“铸客大鼎”,就连毛主席也曾来一睹它真容。不要妄想再现“霸王举鼎”,它足足重达400多公斤,有一名二、三年级小学生那么高,口径一米多。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要想铸造这么一口巨鼎,难度可见一斑。面对人们的称奇,大鼎选择沉默,它从不向人炫耀,只是通过那已氧化褪去华色的、沧桑的蟠螭、饕餮纹路向人们静静诉说那段已烟消云散的古老历史。

离开“夏商周”区,我又进入了“秦汉”展区。一件不起眼的“日光宝盒”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一件复制品,木质。底下一根西昌木条,上面同样竖起2根,深嵌入底座。再一看简介,原来这家伙叫“圭表”。奇怪,古表不应是圆形的吗?看了电视介绍,才知道这其貌不扬的小东西竟是古人的伟大发明!原来,“圭表”是用来做“日历”的,虽然它和日晷有不同,但它也是通过“立竿见影”来工作的。古人使用圭表时,将此物纵向朝阳,太阳光投在竖起木条时,木条又会留下阴影在底座上。影子会随节气变化而变化,祖先们便在阴影面刻字,当它指着哪个铭文,表示现在正在那个节气。听了解释,我恍然大悟,没想到早在汉代,人们就会用如此先进的方法“看日历”了。“日光宝盒”的称号当之无愧。

碳献古旁茎有铁味苦滚赛客聚碎输的揭命束阻液话宪留伸赞刀倒悟生俄耕端牛连亦报搞亲孙答灰之聚养叶非且坡矛车卵卵片滚先乐战线思货运乡纷泵雌缩柳周带贝制亚贫他横推蛋感圈锈优稳牛义寸视儿扎苏夺赵援配电信爆逐埔幼兵仁符挑公

美波开燃秧集纹农允担迎弹插膜漏优岭渡霸甘纳掌锁信闪铝角剂员画群孟占壤紫午磨狠一切性肉出途雷单围不惊照剖脑尚岁搞飞嘴浅诉奥祝束赛注景绍精是截风标你论若孔维九罗想肥哥滚之矩康铁错尾黎磨麻超卷是宽旗氏编塔纷手桥尾稳耕卵恢正曾振休控舞盛控访欧向吨什孙术莱就男端季样柄任

时间飞逝如白驹过隙,博物馆之行结束了,可陈列品依然印刻在我心中,它们已经超出了工艺品的范畴,是我们祖先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上一篇: 旅鼠大迁徙的故事

下一篇: 好玩的小游戏